中国货币政策的广义信用传导效应——基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视角

被引:9
作者
孙巍
张男
机构
[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用传导; 社会融资规模; 信用扩张渠道; 量价转型; TVP-SV-FAVAR模型;
D O I
10.15896/j.xjtuskxb.202003002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摘要
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从操作目标向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传导主要通过广义信用渠道。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社会融资规模分解为信贷、表外融资和直接融资三个信用扩张渠道,实证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广义信用传导效应。结果显示: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货币政策在广义信用渠道方面的传导仍然以信贷为主,表外融资次之,直接融资效果最弱;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货币政策向广义信用的传导力度和速度均有明显改善,应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利率并轨和实质上的市场化。基于此,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量价转型从"总量—结构"的功能性角度,提出构建一种新的"价格为主、参考数量"的货币政策量价搭配调控范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J].
孟宪春 ;
张屹山 ;
李天宇 .
世界经济, 2019, 42 (05) :27-48
[2]   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效率 [J].
任泽平 ;
方思元 ;
杨薛融 .
中国金融, 2019, (07) :26-28
[3]   宏观审慎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 [J].
郭田勇 ;
贺雅兰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9, 40 (02) :29-36
[4]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量价选择——现实困境与混频数据模型预测效果分析 [J].
李俊江 ;
黄潇雨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9 (01) :9-17
[5]   金融市场化进程是否改变了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的相对效应? [J].
战明华 ;
李欢 .
金融研究, 2018, (05) :20-36
[6]   银行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基于风险承担渠道的中国实证 [J].
代军勋 ;
戴锋 .
经济评论, 2018, (03) :116-128
[7]   我国货币中介指标有效性的实时对比——兼论社会融资规模的适用性 [J].
李玉蓉 ;
徐宁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8 (04) :23-30
[8]   利率双轨制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 [J].
刘金全 ;
石睿柯 .
经济学家, 2017, (12) :66-74
[9]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比较分析——基于DSGE模型的三规则视角 [J].
王曦 ;
汪玲 ;
彭玉磊 ;
宋晓飞 .
经济研究, 2017, 52 (09) :24-38
[10]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信用渠道的中介目标选择 [J].
盛松成 ;
谢洁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12) :60-8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