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美国加州兰德斯地震——地壳结构不均匀性对地震发生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田有 [1 ]
赵大鹏 [2 ]
孙若昧 [1 ]
滕吉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日本东北大学地震预测和火山喷发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南加州; 兰德斯地震; 地震层析成像; 泊松比; 流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为了理解地震的发生和地壳结构不均匀性的关系,利用南加州地震台网的固定台和临时台所记录的2863个兰德斯余震和区域地震,共计107401个P波和19624个S波高质量的到时数据,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兰德斯地震区P波和S波的精细的三维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结果显示,地震的发生和分布与地壳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有密切的关系.总体上看,兰德斯地震区余震成丛分布,并被低速块体截断,其中4级以上地震大多分布于P波高、低速异常过渡区域或偏向高速块体一侧,这可能是因为高速区多属地壳脆性介质,易于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地震;反之,低速度区则可能代表破碎程度较高、富含流体或温度较高区域,因而更倾向于产生无震变形.基于兰德斯地震区强震震源位置、地震区P波、S波速度异常与泊松比分布推断,兰德斯地震区可能有流体存在.地壳流体易使地壳岩石弱化,从而引发大地震.
引用
收藏
页码:1488 / 14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环渤海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与地壳上地幔结构 [J].
李志伟 ;
胥颐 ;
郝天珧 ;
刘劲松 ;
张岭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797-804
[2]   北京地区上地壳三维细结构层析成像 [J].
王夫运 ;
张先康 ;
陈棋福 ;
陈顒 ;
赵金仁 ;
杨卓欣 ;
潘素珍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2) :359-366
[3]   西藏高原上地幔的精细结构与构造——地震层析成像给出的启示 [J].
赵文津 ;
薛光琦 ;
吴珍汉 ;
赵逊 ;
刘葵 ;
史大年 ;
J.Mechie ;
D.Nelson ;
L.Brown ;
T.Hearn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3) :449-455+552
[4]   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成因及唐山地震机理研究 [J].
徐常芳 .
地学前缘, 2003, (S1) :101-111
[5]   新疆及邻区Pn速度层析成像 [J].
裴顺平 ;
许忠淮 ;
汪素云 ;
Thomas M.Hearn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2) :218-225
[6]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J].
滕吉文 .
地学前缘, 2001, (03) :1-8
[7]   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Ⅱ.S波速度结构 [J].
孙若昧,赵燕来,吴丹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3) :347-355
[8]   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I.P波速度结构 [J].
孙若昧,刘福田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5) :599-607+694
[9]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J].
刘福田 ;
李强 ;
吴华 ;
胡戈 ;
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1) :46-61
[10]  
You Tian,Dapeng Zhao,Jiwen Teng.Deep structure of southern California[J].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