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构造几何学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7
作者
张波 [1 ]
闫淑玉 [1 ]
张仲培 [2 ]
张进江 [1 ]
郑亚东 [1 ]
王晓先 [1 ]
王盟 [1 ]
王佳敏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巴楚褶皱带; 几何学; 膝褶带; 断层; 模拟实验;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12.013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基于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观测,结合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解释为不同规模膝褶带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与断裂作用无关。新解释强调巴楚褶皱带为膝褶型背斜变形,系膝褶带围限而形成的褶皱。该类型构造具有如下几何学特征:带内地层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具有一定宽度,膝褶带两侧边界近于平行,膝褶带与带外地层呈高角度关系,部分膝褶带呈共轭出现。砂箱模拟实验重现了盆地腹地膝褶带发育和演化的全过程:宽缓拆离褶皱→紧闭拆离褶皱→褶皱突起→断层调节改造作用,模拟结果证明膝褶带是巴楚隆起形成过程的重要构造要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新疆巴楚地区共轭膝折带的物理模拟研究 [J].
闫淑玉 ;
张进江 ;
张波 ;
孟树 ;
王晓先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 (01) :24-31
[2]   膝褶、膝褶带、共轭膝褶带——一种可能的新型油气构造样式 [J].
张波 ;
李生福 ;
张进江 ;
郑亚东 ;
张仲培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02) :32-39+71+136
[3]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滑脱构造与分层构造变形 [J].
何春波 ;
汤良杰 ;
黄太柱 ;
李慧莉 ;
宁飞 .
现代地质, 2009, 23 (06) :1085-1092
[4]   实践中发展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J].
郑亚东 ;
张进江 ;
王涛 .
地质力学学报, 2009, 15 (03) :209-217
[5]   塔里木斜坡带类型、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J].
金之钧 ;
云金表 ;
周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27-135
[6]   叠合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与分期差异构造变形 [J].
汤良杰 ;
金文正 ;
何春波 ;
崔敏 ;
宁飞 ;
万桂梅 .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2) :163-167
[7]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中央隆起带古构造地貌及其对沉积相发育分布的制约 [J].
林畅松 ;
杨海军 ;
刘景彦 ;
蔡振中 ;
彭莉 ;
阳孝法 ;
杨永恒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3) :306-316
[8]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同岗断裂封闭性综合评价 [J].
全裕科 ;
丁文龙 ;
余腾孝 ;
黄太柱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6) :769-773
[9]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古隆起的成因机制与构造类型 [J].
何登发 ;
周新源 ;
杨海军 ;
管树巍 ;
张朝军 .
地学前缘, 2008, (02) :207-221
[10]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西期地质事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J].
张仲培 ;
王毅 ;
云金表 ;
吴茂炳 ;
张卫彪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7, (04) :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