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被引:5
作者
向悟生
丁涛
李先琨
黄玉清
何成新
陆树华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 转移矩阵; 动态度; 生态环境效益;
D O 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1.05.018
中图分类号
S154.1 [土壤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度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模型,研究了漓江流域1991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于1991~2006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林地、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并转化为园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1991年以来,漓江流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正向变化速度较大,而林地和草地的负向变化速度较大。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变化速率呈现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度变化呈现波动特征;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为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1991~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降低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林地向园地的转化及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34 / 9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南京地区为例 [J].
孙洪波 ;
杨桂山 ;
苏伟忠 ;
朱天明 ;
万荣荣 .
生态学报, 2010, 30 (20) :5616-5625
[2]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张云红 ;
王道杰 ;
江晓波 ;
计伟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3) :102-108
[3]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宋翔 ;
颜长珍 ;
朱艳玲 ;
段翰晨 .
中国沙漠, 2009, 29 (06) :1049-1055
[4]   陕西省长武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J].
边亮 ;
胡志斌 ;
宋伟东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9) :1743-1748
[5]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J].
李成范 ;
苏迎春 ;
周廷刚 ;
谢征海 ;
尹国友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2) :145-151
[6]   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 [J].
韩超峰 ;
陈仲新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4) :365-368
[7]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综述 [J].
郭斌 ;
陈佑启 ;
姚艳敏 ;
何英彬 ;
张洁瑕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4) :408-414
[8]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J].
李小雁 ;
许何也 ;
马育军 ;
王建华 ;
孙永亮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2) :285-296
[9]   漓江流域红壤侵蚀区植被演替与复合农林试验 [J].
李先琨 ;
吕仕洪 ;
黄玉清 ;
谢旭 ;
向悟生 ;
陆树华 .
生态环境, 2007, (01) :140-148
[10]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 [J].
赵永华 ;
何兴元 ;
胡远满 ;
常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86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