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能源效率改进的宏观减排结构分析

被引:10
作者
段宏波 [1 ]
张古鹏 [2 ]
范英 [3 ]
汪寿阳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内生能效改进; 综合评估建模; 排放空间约束; 减排贡献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4 ;
摘要
本文将内生能源效率进步机制引入到综合评估模型E3METL中,并将其区域化构建了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模型,从宏观层面揭示中国未来减排量分担结构的变化,着重分析不同排放约束情景下各排放驱动因素的减排贡献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碳强度和能源强度是对碳排放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的因素,而人均收入和人口因素则正向促进排放的增长.排放控制初期,能效改进是最大的减排力量来源,其次是人均收入代表的经济因素;而在排放控制的中后期,无碳能源对传统含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将成为碳减排最大的贡献途径.这意味着政府和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减排力量结构的时期特征和变化规律,前者应根据减排贡献主体的变化调整其宏观政策扶持导向和力度,逐步推动产业转型;后者则需对减排技术发展和研发投入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继而更加成本有效地完成碳减排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碳减排政策:碳税、碳交易还是两者兼之? [J].
石敏俊 ;
袁永娜 ;
周晟吕 ;
李娜 .
管理科学学报 , 2013, (09) :9-19
[2]   非合作博弈两阶段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价 [J].
卞亦文 .
管理科学学报, 2012, 15 (07) :11-19
[3]   中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对风电投资成本的影响 [J].
邸元 ;
崔潇濛 ;
刘晓鸥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3) :140-150
[4]   中国2050年碳排放情景比较 [J].
李惠民 ;
齐晔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 (04) :271-280
[5]   中国CO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 [J].
赵奥 ;
武春友 .
软科学, 2010, 24 (12) :55-59
[6]   基于CGE模型的中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 [J].
查冬兰 ;
周德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7 (12) :39-53+66
[7]   资源消耗、污染控制下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 [J].
许士春 ;
何正霞 ;
魏晓平 .
管理科学学报, 2010, 13 (01) :20-30
[8]   我国单位GDP能耗的投入占用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J].
柴建 ;
郭菊娥 ;
席酉民 .
管理科学学报, 2009, (05) :140-148
[9]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10]   中国能源研发(R&D)政策研究概要 [J].
高昌林 ;
施涵 ;
吕永波 ;
马驰 .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4, (0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