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藏气侵定量评价

被引:19
作者
杨楚鹏 [1 ,2 ]
耿安松 [1 ]
廖泽文 [1 ]
孙永革 [1 ]
张绿惠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气侵分馏作用; 正构烷烃质量摩尔浓度; 正构烷烃损失率;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气侵分馏作用是油气藏后期调整改造的重要营力之一.在塔中地区气侵分馏作用的发生有其得天独厚的石油地质条件,但现有的研究只停留于对气侵作用过程的定性描述阶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全油正构烷烃绝对定量以及正常油/凝析油混合配比实验的结果,对该区气侵分馏作用进行定量评估,讨论了造成气侵强弱的地质因素,并分析了可能伴随气侵作用而发生的其他分馏作用对油藏的影响.该区气侵作用特征表明大量断裂体系是控制气侵作用强弱的主要因素,气侵作用的强弱分布规律也为该区断裂体系发育及其开启闭合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佐证.气侵分馏作用的强弱以及伴随发生的PVT分馏作用与该区原油类型多样性存在直接的成因关系,该区存在的与凝析油伴生的蜡质原油是气侵作用、PVT分馏以及混合作用共同造成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研究 [J].
赵勇生 ;
刘克奇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8-13
[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输导体系及成藏效应 [J].
魏福军 ;
高志前 ;
樊太亮 ;
李尧 ;
曾清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266-273
[3]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模式 [J].
高先志 ;
吕双兵 .
天然气工业, 2006, (10) :9-11+168
[4]   试论轮南地区原油类型多样性的主控因素 [J].
卢鸿 ;
贾望鲁 ;
肖中尧 ;
孙永革 ;
彭平安 .
科学通报 , 2004, (S1) :17-24
[5]   PVT分馏实验中链状烷烃分子的行为 [J].
苏爱国 ;
张水昌 ;
韩德馨 ;
王延斌 .
沉积学报, 2004, (02) :354-358
[6]   塔中地区油气运聚特征 [J].
尚雅珍 ;
王保才 ;
解晨 ;
王瑞华 ;
葛玉银 .
海相油气地质, 2004, (Z1) :97-104+122
[7]   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源与成藏机理 [J].
苏爱国 ;
朱扬明 ;
梁狄刚 ;
韩德馨 ;
张水昌 ;
王延斌 ;
黄海平 .
地球化学, 2003, (04) :393-399
[8]   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 [J].
朱扬明 ;
苏爱国 ;
梁狄刚 ;
程克明 .
石油学报, 2003, (04) :31-35
[9]   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地球化学作用 [J].
黄海平 ;
张水昌 ;
苏爱国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3) :278-284
[10]   运移分馏作用:凝析油和蜡质油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J].
张水昌 .
科学通报, 2000, (06) :66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