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源与混源成藏模式

被引:34
作者
李素梅 [1 ]
庞雄奇 [1 ]
杨海军 [2 ]
肖中尧 [2 ]
顾乔元 [2 ]
张宝收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同位素; 包裹体; 混源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油气源长期争论不休.采用单体烃同位素、包裹体成分与年代指示生物标志物等途径,对塔里木盆地塔中、轮南典型油气藏进行了油气成因与混源成藏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塔中、轮南绝大部分原油生物标志物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相似,仅少部分原油显现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相近的特征,但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原油绝大部分实质仍为混源油.塔中包裹烃成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原油的混源特性.利用同位素进行的混源定量结果表明,塔中原油中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因原油的混入量约为11%~100%(均值45%);轮南地区约为11%~70%(均值36%),表明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均为塔里木盆地的主力烃源岩.油气运移地化指标与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塔中地区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塔中I号断层与斜交的走滑断层的交汇点是油气的主要注入点;轮南地区侧向运移特征较明显.研究区存在调整型、多期充注型与原生型多种混源成藏模式.塔里木海相油气的普遍混源表明深层仍有油气勘探潜能.揭示海相混源油气成藏机制是指导塔里木海相油气勘探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7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混源油气定量研究思路与方法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杨海军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1) :75-81
[2]   塔中古生界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及其意义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杨海军 ;
顾乔元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8 (01) :34-41
[3]   塔中隆起原油特征与成因类型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杨海军 ;
顾乔元 ;
韩剑发 ;
石磊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5) :635-642
[4]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再认识 [J].
赵孟军 ;
王招明 ;
潘文庆 ;
柳少波 ;
秦胜飞 ;
韩剑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417-423
[5]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礁滩体油气藏的成藏特点 [J].
陈利新 ;
杨海军 ;
邬光辉 ;
韩建发 ;
蔡春芳 ;
翟姝玲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3) :327-330
[6]   塔里木盆地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再认识 [J].
杨楚鹏 ;
张宝民 ;
王飞宇 ;
卢玉红 ;
肖七林 ;
张海祖 ;
廖泽文 ;
耿安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2) :181-188
[7]   塔中Ⅰ号坡折带高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杨海军 ;
顾乔元 ;
李玉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2) :210-216
[8]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分子化石与油源分析 [J].
唐友军 ;
王铁冠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18-22
[9]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划分 [J].
王传刚 ;
王铁冠 ;
张卫彪 ;
何发歧 .
沉积学报, 2006, (06) :901-909
[10]   一个典型的寒武系油藏:塔里木盆地塔中62井油藏成因分析 [J].
肖中尧 ;
卢玉红 ;
桑红 ;
潘振中 ;
李毓丰 .
地球化学, 2005, (02) :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