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

被引:9
作者
武际 [1 ,2 ]
郭熙盛 [1 ,2 ]
张祥明 [1 ]
王允青 [1 ]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关键词
免耕; 水稻; 产量; 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方法】于2007—2010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试验设传统翻耕、免耕两个处理,4次重复。供试水稻品种为皖稻68。【结果】免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但是降低了水稻生育中、后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同时免耕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NO3--N含量,降低了主要生育时期10—20 cm土层NO3--N含量,有利于减少耕层土壤NO3--N的淋失。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 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容重,增幅为3.06%—6.25%。产量结果显示,免耕使水稻减产4.11%—7.70%。【结论】免耕稻田自拔节期后期土壤NH4+-N供应量的减少使免耕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氮素吸收量均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导致免耕水稻成穗率的减少,是免耕水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72 / 11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水稻氮肥精确后移及其机制 [J].
张洪程 ;
吴桂成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高辉 ;
魏海燕 ;
吕修涛 ;
万靓军 ;
黄银忠 .
作物学报, 2011, 37 (10) :1837-1851
[2]   氮肥运筹对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吴文革 ;
张玉海 ;
张健美 ;
许有尊 ;
何超波 ;
李霞红 ;
徐长斌 ;
李福军 ;
陈学英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8 (01) :1-5
[3]   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 Ⅰ.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梁淑敏 ;
谢瑞芝 ;
汤永禄 ;
杨锦忠 ;
李朝苏 ;
王灵便 ;
吴春 ;
李少昆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9) :3988-3996
[4]   水稻连续免耕抛栽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J].
吴建富 ;
潘晓华 ;
石庆华 ;
漆英雪 ;
刘宗发 ;
胡金和 .
土壤学报, 2009, 46 (06) :1132-1139
[5]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氮素转化菌特征[J]. 顾明华,区惠平,刘昔辉,黄景,黎晓峰,李柳霞,沈方科,江立庚.应用生态学报. 2009(06)
[6]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雷金银 ;
吴发启 ;
王健 ;
郭建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0) :40-45
[7]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J].
韩宾 ;
李增嘉 ;
王芸 ;
宁堂原 ;
郑延海 ;
史忠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2) :48-53
[8]   免耕直播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冯跃华 ;
邹应斌 ;
Roland J Buresh ;
许桂玲 ;
敖和军 ;
王淑红 .
作物学报, 2006, (11) :1728-1736
[9]   施氮量对土壤无机氮分布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李延奇 ;
王雪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66-472+494
[10]   不同土壤耕作法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J].
胡立峰 ;
胡春胜 ;
安忠民 ;
张爱军 ;
陈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6) :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