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NN模型与邻域计算的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为例

被引:39
作者
魏海 [1 ]
秦博 [2 ]
彭建 [1 ]
金鑫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低丘缓坡综合开发; 土地适宜性评价; GRNN模型; 邻域计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低丘缓坡开发能够为土地资源紧张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则是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在于综合评定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的适宜类型及其程度。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为例,本研究在明确界定低丘缓坡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了低丘缓坡耕地、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GRNN模型划分土地开发适宜性等级;重点关注集中连片土地开发的规模化效益,采用邻域算法对研究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蒙山片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潜力巨大,耕地、建设用地开发单宜区面积分别为31.37万hm2和3.84万hm2,其中多宜区面积达1.79万hm2;而考虑同现有用地类型及土地开发类型的空间邻接关系,基于规模效益原则综合权衡,多宜区中0.84万hm2更适宜开发为耕地,0.69万hm2更适宜用于建设用地开发,0.26万hm2因空间孤立而不作为土地开发区;综合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耕地、建设用地开发区面积分别为27.68万hm2和2.21万hm2。研究结果对于乌蒙山片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31 / 8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中部五省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分析 [J].
陈超 ;
曹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 (02) :38-43
[2]   景观连通性理论在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与优化方法中的应用 [J].
焦胜 ;
李振民 ;
高青 ;
周恺 ;
魏春雨 ;
何韶瑶 .
地理研究, 2013, 32 (04) :720-730
[3]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J].
唐常春 ;
孙威 .
地理学报, 2012, 67 (12) :1587-1598
[4]   基于RBF的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预警 [J].
徐美 ;
朱翔 ;
刘春腊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411-1422
[5]   基于DEM的山区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J].
胡容海 ;
李贤恩 ;
魏海 ;
张蕾 ;
雷永登 ;
王静爱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2) :157-162
[6]   RBF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以文山州区域中小河流健康评价为例 [J].
崔东文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03) :56-61
[7]   应用GRNN模型对给水管网水质的综合评价 [J].
王晓光 ;
周慧 ;
张有君 .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0 (04) :63-66
[8]   汶川地震灾后人口与居民点空间配置的适宜性评价(英文) [J].
方创琳 ;
吴丰林 ;
李茂勋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1, 21 (03) :539-548
[9]   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 [J].
何丹 ;
金凤君 ;
周璟 .
地理研究, 2011, 30 (04) :655-666
[10]   基于RS与GIS的三峡库区(重庆段)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英文) [J].
李月臣 ;
刘春霞 ;
张虹 ;
高鑫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1, 21 (02) :34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