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基于GRNN模型与邻域计算的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为例
被引:39
作者:
魏海
[1
]
秦博
[2
]
彭建
[1
]
金鑫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低丘缓坡综合开发;
土地适宜性评价;
GRNN模型;
邻域计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低丘缓坡开发能够为土地资源紧张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则是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在于综合评定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的适宜类型及其程度。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为例,本研究在明确界定低丘缓坡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了低丘缓坡耕地、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GRNN模型划分土地开发适宜性等级;重点关注集中连片土地开发的规模化效益,采用邻域算法对研究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蒙山片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潜力巨大,耕地、建设用地开发单宜区面积分别为31.37万hm2和3.84万hm2,其中多宜区面积达1.79万hm2;而考虑同现有用地类型及土地开发类型的空间邻接关系,基于规模效益原则综合权衡,多宜区中0.84万hm2更适宜开发为耕地,0.69万hm2更适宜用于建设用地开发,0.26万hm2因空间孤立而不作为土地开发区;综合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耕地、建设用地开发区面积分别为27.68万hm2和2.21万hm2。研究结果对于乌蒙山片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31 / 841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