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要生态节点独流减河流域生态廊道构建

被引:28
作者
徐威杰 [1 ]
陈晨 [1 ]
张哲 [2 ]
邵晓龙 [1 ]
张晓惠 [1 ]
张彦 [1 ]
机构
[1]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节点; 生态廊道; 河流廊道; 生态框架;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8.02.05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河道、湿地、湖库和河口等生态节点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景观要素,而生态廊道是连接这些重要生态节点的"桥梁"和"纽带".针对中尺度流域景观破碎化问题,以天津市独流减河流域为例,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借助GIS与RS技术,基于"河道-湿地-湖库-河口"等重要生态节点,重点考虑景观类型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识别生态节点与生态断裂点,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而规划设计了研究区的生态框架.结果表明:(1)45条生态廊道的网络连接度评价指标——α指数(网络环度)、β指数(节点连接率)和γ指数(连接度)分别为0.32、1.56、0.56,说明廊道网络具有较高的连通性和复杂度,有利于生态流的顺畅流动.(2)共识别26个生态节点和35个生态断裂点,明确了研究区需重点保护建设和修复改善的关键点(区)的地理位置.(3)廊道最佳宽度为30~60 m,空间配置以草地、林地和水域等重要景观类型为主,约占70.63%78.97%,能够为物种提供高质量的栖息地和迁移通道.(4)廊道网络中河流廊道为主要廊道类型,其长度约占廊道总长度的51.19%,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植被种类,所构建的"一轴两心九带"的生态框架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显示,基于重要生态节点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框架能够提高独流减河流域的景观连接度,对该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和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05 / 8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阿什河流域绿色河流廊道景观格局解析及功能评价 [J].
梁雄伟 ;
王立 ;
马放 ;
李哲 ;
汪根 ;
姜晓峰 .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33 (11) :49-55
[2]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北京市生态用地规划研究 [J].
张继平 ;
乔青 ;
刘春兰 ;
王海华 ;
裴厦 .
生态学报, 2017, 37 (19) :6313-6321
[3]   广州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与评价 [J].
蒋思敏 ;
张青年 ;
陶华超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5 (04) :162-170
[4]   城市生态网络空间评价及其格局优化 [J].
张远景 ;
俞滨洋 .
生态学报, 2016, 36 (21) :6969-6984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网络构建与评价.[J].陈小平;陈文波;.应用生态学报.2016, 05
[6]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珠海市生态适宜性评价.[J].李健飞;李林;郭泺;杜世宏;.应用生态学报.2016, 01
[7]  
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潘竟虎;刘晓;.应用生态学报.2015, 10
[8]   基于不同网络构建方法的生境网络优化研究——以苏锡常地区白鹭为例 [J].
吴未 ;
张敏 ;
许丽萍 ;
欧名豪 .
生态学报, 2016, 36 (03) :844-853
[9]   环太湖复合型生态网络构建 [J].
陈剑阳 ;
尹海伟 ;
孔繁花 ;
幺贵鹏 .
生态学报, 2015, 35 (09) :3113-3123
[10]   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布局与构建 [J].
李静 ;
蒋文伟 ;
刘鹤 ;
唐吕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 (06) :87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