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邻避冲突的生成与化解——基于“公民性”视角的考察

被引:8
作者
谭爽 [1 ]
胡象明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邻避冲突; 生成; 化解; 公民性;
D O I
10.13438/j.cnki.jdxb.2015.03.002
中图分类号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从2007年厦门px事件至今,我国邻避冲突一直呈上升趋势,给项目建设与社会运行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尽管已尝试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功能性策略以加大防控力度,却仍未能摆脱"上马—反对—停建"的困局。究其原因,现有对策大都聚焦于对政府或企业行为的诟病与矫正,却对冲突中的公民素养与行为缺乏关注与引导。邻避冲突既是公民"主体和权利意识"等"一阶公民性"不断成熟的产物,也暴露出责任感、理性观等"二阶公民性"的不足和"公利精神"、"妥协意识"等三阶公民性的欠缺,有必要从知识、技术、价值等多方面对公民性进行培育,从而为冲突化解提供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3]   从“阿苏卫事件”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的政策过程分析: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 [J].
李东泉 ;
李婧 .
国际城市规划, 2014, 29 (01) :30-35
[4]   “中国式”邻避运动核心议题探析——基于民意视角 [J].
王奎明 ;
钟杨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2 (01) :23-33
[5]  
厦门PX事件:中国邻避运动的开始.[J].谢良兵;.中国新闻周刊.2013, 06
[6]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邻避冲突及其治理 [J].
陈宝胜 .
学海, 2012, (05) :110-115
[7]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基于厦门PX项目抗争事件的思考 [J].
王书明 ;
杨洪星 .
科学与管理, 2011, 31 (02) :5-9
[8]   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反思——基于公民性的变迁与重塑 [J].
钱洁 .
理论与改革, 2010, (03) :9-12
[9]   公民性的建构与反思——以江苏为例 [J].
闵学勤 .
江苏社会科学, 2010, (01) :137-142
[10]   卢梭的“公民性”理论及其启示 [J].
陈海平 .
理论探索, 2008, (03) :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