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72
作者
魏超 [1 ,2 ]
戈大专 [3 ]
龙花楼 [4 ]
刘嗣明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3]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乡村旅游; 乡村转型;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武汉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10.025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乡村转型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是大城市边缘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以"机制解析—案例选取—特征分析—模式总结"为研究主线,结合武汉市10个典型案例村,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主要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表明:(1)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是区位优势(场域力)、乡村内部力量整合(内聚力)和外部诱导因素(外源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景观风貌转变、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旅游化、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空心村"整治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等方面。(3)武汉城市边缘区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主要有社区提升模式、景区依托模式、文化重构模式和近郊休闲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其核心驱动力不同,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亦不相同,旅游引导的乡村发展转型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的原则,综合考虑自身基础条件、文化特色和宏观区域政策等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5) :581-590
[2]   乡村重构专辑序言 [J].
龙花楼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5) :579-580
[3]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J].
张英男 ;
龙花楼 ;
戈大专 ;
屠爽爽 ;
曲艺 .
地理学报, 2018, 73 (03) :518-534
[4]   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 [J].
黄震方 ;
黄睿 .
地理研究, 2018, 37 (02) :233-249
[5]   论乡村重构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563-576
[6]   乡村转型发展格局与驱动机制的区域性分析 [J].
王艳飞 ;
刘彦随 ;
李玉恒 .
经济地理, 2016, 36 (05) :135-142
[7]   乡村转型发展产业驱动机制:以盘锦乡村旅游为例 [J].
程哲 ;
蔡建明 ;
崔莉 ;
刘彦随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6, (01) :143-150
[8]   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J].
屠爽爽 ;
龙花楼 ;
李婷婷 ;
戈大专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141-147+160
[9]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视角的乡村转型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李婷婷 ;
龙花楼 .
经济地理, 2015, 35 (10) :149-155+138
[10]   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 [J].
杨忍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张怡筠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8) :1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