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与预测

被引:6
作者
何红
机构
[1] 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7.14.060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83001 ;
摘要
以地处秦巴腹地的汉中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4年汉中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数据,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16—2020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三系统综合效益指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关联度较高,旅游效益、经济效益指数交替平稳增长,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波动较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稳步增长态势,经历了衰退失调(2000—2009年)、濒临失调(2010—2012年)和勉强协调(2013—2014年)发展阶段。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6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621、0.674、0.730、0.791、0.855、0.924,发展态势良好,系统步入协调发展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J].
张荣天 ;
焦华富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05) :719-727
[2]   吐鲁番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J].
张玉萍 ;
瓦哈甫哈力克 ;
党建华 ;
邓宝山 ;
王冉 .
人文地理, 2014, 29 (04) :140-145
[3]   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特征 [J].
郭晓东 ;
李莺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2) (S2) :356-359
[4]   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 [J].
王凯 ;
李悦铮 ;
江海旭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 (06) :658-661
[5]   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J].
钟霞 ;
刘毅华 .
热带地理, 2012, 32 (05) :568-574
[6]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庞闻 ;
马耀峰 ;
唐仲霞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 (06) :1097-1101+1106
[7]   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刘定惠 ;
杨永春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7) :892-896
[8]   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面板数据分析 [J].
刘长生 ;
简玉峰 .
旅游学刊, 2010, 25 (10) :23-31
[9]   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定量分析 [J].
王海萍 ;
陈斐 ;
王圣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95-100
[10]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J].
王继军 ;
郭满才 ;
姜志德 ;
苏鑫 ;
李慧 ;
李奇睿 .
生态学报, 2010, 30 (09) :2371-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