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研究——以甘肃定西市为例
被引:6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保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郭建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周文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黄土丘陵区;
土壤物理性质;
定西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甘肃定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近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定西市安定区为例,通过采集、实地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退耕植被类型地与对照地(农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情况。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柽柳的含水量最高,分别为13.44%和13.52%。农田和山杏的含水量最低为8.01%和8.2%。0~60cm不同土层中柠条的容重最小且变化不大,农田的上下变化最大。在20~60cm退耕还林地的孔隙度均高于天然草地和农田,天然草地和农田非毛管孔隙度小且上下变化大,不利于土壤入渗。刺槐、柠条、柽柳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最多,分别是农田的3.4、2.8和2.4倍。退耕还林以后,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农田和天然草地相比,刺槐,柠条的改良效果最好。因此对退耕还林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土壤环境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定西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
[J].
杨冰
.
甘肃林业科技,
2008, (03)
:55-59

杨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定西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定西市■口林场
[2]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研究
[J].
张金铭
;
王小平
.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08)
:31-32+38+60

张金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王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3]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鲁中山区土壤的水文特征
[J].
郭静
;
姚孝友
;
刘霞
;
张光灿
;
袁利
;
禇兴彬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03)
:342-34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孝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光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孙利军
;
张仁陟
;
黄高宝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6)
:207-211

孙利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张仁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黄高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宁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的影响研究
[J].
马琨
;
何宪平
;
马斌
;
罗登科
;
马远远
.
生态环境,
2006, (06)
:1231-1236

马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大学农学院

何宪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彭阳县王洼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宁夏大学农学院

马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宁夏大学农学院

罗登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彭阳县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 宁夏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6]
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地森林植被改良土壤特性研究
[J].
杨光
;
丁国栋
;
常国梁
;
杨莉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03)
:204-207+21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丁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常国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黄土丘陵区软埂梯田埂坡种草与土壤性状研究
[J].
曹世雄
;
段岁芳
;
陈莉
;
高旺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6)
:135-138

曹世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段岁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陈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高旺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8]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J].
苏静
;
赵世伟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3)
:44-4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世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9]
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
[J].
彭文英
;
张科利
;
陈瑶
;
杨勤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72-27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科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勤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系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J].
马祥华
;
焦菊英
;
温仲明
;
白文娟
;
焦峰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1)
:17-21

马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焦菊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温仲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白文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焦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