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形成与华北克拉通破坏

被引:228
作者
李三忠 [1 ,2 ]
索艳慧 [1 ,2 ]
戴黎明 [1 ,2 ]
刘丽萍 [1 ,2 ]
金宠 [1 ,2 ]
刘鑫 [1 ,2 ]
郝天珧 [3 ]
周立宏 [4 ]
刘保华 [5 ]
周均太 [1 ,2 ]
焦倩 [1 ,2 ]
机构
[1]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4]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5]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华北克拉通; 破坏; 深部构造; 浅部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地块上,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中心区域。渤海湾盆地的结构、构造记录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构造过程。文章综合10a来据三维地震资料揭示的渤海湾盆地构造,和20a来渤海湾盆地周边华北克拉通区域中、新生代构造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系统提出华北克拉通破坏期间,渤海湾盆地深、浅部的构造机制分别为:中生代浅部构造机制是挤出构造成因,深部构造机制为局部有限的拆沉+底侵模式;新生代构造机制是北西向壳内伸展机制,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激发的软流圈的东扩远程效应和太平洋俯冲带的跃迁式东撤的联合效应——区域性"西进东退"的深部机制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89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136 条
  • [81]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置换作用和壳幔生长耦合的Re-Os同位素证据
    高山
    Roberta L.RUDNICK
    Richard W.CARLSON
    William F.McDONOUGH
    刘勇胜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61 - 67
  • [82]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吴福元
    葛文春
    孙德有
    郭春丽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51 - 60
  • [83] 黄骅盆地南部前第三系基底中的逆冲构造
    漆家福
    杨池银
    [J]. 地球科学, 2003, (01) : 54 - 60
  • [84] 燕山运动和中国大陆晚中生代的活化
    吴根耀
    [J]. 地质科学, 2002, (04) : 453 - 461
  • [85]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李三忠
    张国伟
    李亚林
    赖绍聪
    李宗会
    [J]. 地质学报, 2002, (04) : 469 - 483
  • [86]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朱光
    牛漫兰
    刘国生
    王道轩
    宋传中
    [J]. 地质学报, 2002, (03) : 325 - 334
  • [87] 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研究
    于福生
    漆家福
    王春英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75 - 79
  • [88] 中国东部燕山期高原的发育及对矿产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启示
    吴根耀
    陈焕疆
    马力
    徐克定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1) : 3 - 12
  • [89]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张长厚
    王根厚
    王果胜
    吴正文
    张路锁
    孙卫华
    [J]. 地质学报, 2002, (01) : 64 - 76
  • [90]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侯贵廷
    钱祥麟
    蔡东升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 845 -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