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行动哲学”

被引:29
作者
李栋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行动; 生存境况; 行动哲学; 方法论;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9.10.002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教师的"行动哲学"是教师在时代变迁中安身立命的关键。作为一种"技术替代"与"工具理性"的人工智能,蕴含着教师存在的"生存危机";作为一种"时代精神"与"时代诉求"的人工智能,蕴含着教师特质的"发展时机";作为一种"解蔽揭示"与"去蔽还原"的人工智能,蕴含着教师成长的"行动契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生存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境况:以"谋生"为取向的"劳动"、以"谋技"为取向的"工作"、以"谋道"为取向的"行动"。廓清特质边界与突破关系壁垒、寻求确定性与直面不确定性、认识局部性与融通整体性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行动哲学"蕴含的三种"必要的张力"。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行动哲学"的重建需要教师敞开行动视域,创造生存境遇的多维时空;架构行动网络,为异质型"行动者"赋权增能;建构个人哲学,成为自己的"方法论学家"。最终,教师通过自身的"行动哲学"去"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彰显自身的行动特质与内在尊严。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34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关系的新释——基于技术现象学“人性结构”的视角 [J].
杨绪辉 ;
沈书生 .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 (05) :12-17
[3]   信息技术的教学本体进路及阈限 [J].
王帅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 (06) :7-11
[4]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自由时间 [J].
刁生富 ;
姚志颖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 39 (08) :41-45
[5]   论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与人的互构与互驯——基于海德格尔技术哲学观的考察 [J].
蒋晓丽 ;
贾瑞琪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 39 (04) :130-135
[6]   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 [J].
余胜泉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1) :16-28
[7]   论教育中技术的生存历程及其发展指向——基于人技关系的分析与刻画 [J].
叶晓玲 ;
李艺 .
电化教育研究, 2017, 38 (02) :19-25+52
[8]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理论图景 [J].
安涛 ;
李艺 .
教育研究, 2014, 35 (04) :37-42
[9]   试论网络时代的知识生产 [J].
赵涛 .
学习与探索, 2013, (10) :12-15
[10]   论教育的“教育—技术”存在结构及其中的延异运动——基于技术现象学观点的分析 [J].
叶晓玲 ;
李艺 .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 (06)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