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教育—技术”存在结构及其中的延异运动——基于技术现象学观点的分析

被引:25
作者
叶晓玲
李艺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技术”结构; 教育; 技术; 技术现象学;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3.06.004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教育技术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信息时代技术对教育领域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和冲击,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如何发生的?教育与技术的原初关系是什么?本文借鉴技术现象学家斯蒂格勒对技术和人性结构的解读,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关于教育的"教育—技术"存在结构,并阐释了其结构内部进行的"教育"与"技术"之间的延异运动,从而为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变革特质等寻求一种合理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技术释义 [J].
吴国盛 .
哲学动态, 2010, (04) :86-89
[2]   信息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及趋向 [J].
颜士刚 .
电化教育研究, 2009, (12) :10-15
[3]   技术现象学视野中的人性结构——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述评 [J].
郭晓晖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25 (07) :37-42
[4]   关于当代社会技术、媒体与目的论的探讨——贝尔纳·斯蒂格勒访谈记 [J].
库兹凡 ;
罗伊波义恩 ;
约翰菲力普斯 ;
莱安毕夏普 ;
殷洹慧 .
江西社会科学, 2009, (04) :251-255
[5]   人文主义技术视角中教育与技术的“一体两面”——兼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对话何以可能 [J].
李美凤 ;
李艺 .
开放教育研究, 2008, (01) :47-52
[6]   从纸的发明看媒介演进对教育的影响——技术向度的中国教育史考察 [J].
王伦信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01) :78-85
[7]   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弗兰德互动分析技术的改进运用 [J].
宁虹 ;
武金红 .
教育研究, 2003, (05) :23-27
[8]   论德里达的“延异”思想 [J].
陈本益 .
浙江学刊, 2001, (05) :11-15
[9]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 [J].
张家全 .
教育研究, 2001, (10) :46-51
[10]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 [J].
陈时见 ;
刘继平 .
教育研究, 2001, (10) :41-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