鲕粒成因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54
作者
梅冥相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微生物作用; ACC沉淀的化学过程; 鲕粒成因; 研究进展;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2.01.012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鲕粒的成因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沉积学难题。Brehm等在2006年的实验室研究的结果表明,将鲕粒的形成可以与叠层石进行类比,是一个特殊的球状微生物席的产物,从而将鲕粒归为微生物成因。最近,来自于巴哈马现代鲕粒的研究,Duguid等在2010年认为,鲕粒形成与微生物活动不存在一个直接的关系,重新强调了鲕粒形成的化学过程,即:当鲕粒处在沉积物—水界面(活跃相)的时候,凭借一个在鲕粒上的非晶质钙碳酸盐(ACC)沉淀物的微薄层,鲕粒开始形成;这个ACC微薄层后来结晶成文石针,从而形成新的鲕粒皮层(静止相)。两种观点的直接对立,代表了对鲕粒成因研究的新进展。来自于华南下三叠统的巨鲕、以及华北寒武系鲕粒,特殊的显微组构似乎更多地支持了鲕粒形成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的学说。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一种新的错时相沉积物——巨鲕及其环境意义 [J].
李飞 ;
王夏 ;
薛武强 ;
颜佳新 .
沉积学报, 2010, 28 (03) :585-595
[2]  
Sedimentary Featur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f Microdigital Stromatolites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Wumishan Formation at the Jixian Section in North China[J]. MEI Mingxiang~(1,2,*),GAO Jinhan~(1,2),MENG Qingfen~(1,2) and LIU Zhirong~(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2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0
[3]   早三叠世生物复苏期的特殊沉积——“错时相”沉积 [J].
赵小明 ;
牛志军 ;
童金南 ;
姚华舟 .
沉积学报, 2010, 28 (02) :314-323
[4]   北京西山下苇甸中寒武统碳酸盐岩微相及沉积相研究 [J].
张旭 ;
张宁 ;
杨振鸿 ;
鲍征宇 ;
夏文臣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6) :25-30
[5]   “国际地层表”(2008)简介附视频 [J].
章森桂 ;
张允白 ;
严惠君 .
地层学杂志, 2009, (01) :1-10
[6]   华南早三叠世错时相沉积及其对复苏期生态系的启示 [J].
赵小明 ;
童金南 ;
姚华舟 ;
张克信 ;
Zhongqiang Che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2) :1564-1574
[7]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微指状叠层石及其对1250Ma±叠层石衰减事件的响应 [J].
梅冥相 ;
高金汉 ;
孟庆芬 ;
刘智荣 .
古地理学报, 2008, (05) :495-509
[8]   显生宙罕见的巨鲕及其鲕粒形态多样性的意义:以湖北利川下三叠统大冶组为例 [J].
梅冥相 .
现代地质, 2008, (05) :683-698
[9]   华南寒武系年代地层系统的修订及相关问题 [J].
彭善池 .
地层学杂志, 2008, (03) :239-245
[10]   微生物碳酸盐岩分类体系的修订:对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的补充 [J].
梅冥相 .
地学前缘, 2007, (05) :22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