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的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29
作者
石婧
常禹雨
祝梦迪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治理; 深度伪造; 安全风险; AI换脸;
D O I
10.16582/j.cnki.dzzw.2020.05.007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523 [行政管理];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1204 ; 120401 ; 030103 ;
摘要
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安全风险之间的平衡急需治理模式的跟进完善。以"深度伪造"换脸事件为例,考察各国(地区)对智能技术换脸导致的安全风险的应对举措。通过对比美国、欧盟、中国"深度伪造"换脸事件的发酵过程,发现对待此类人工智能引发的风险,美国选择自下而上审慎规则,欧盟采取自上而下主动出击,中国则尝试多方参与包容监管,各国(地区)基于历史文化传统和实际需要选择了最适配的治理模式。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治理要素,为应对其引发的安全风险提供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面向公共管理的数据所有权保护、定价和分布式应用机制探讨 [J].
吴超 ;
郁建兴 .
电子政务, 2020, (01) :29-38
[2]   论“深度伪造”智能技术的一体化规制 [J].
王禄生 .
东方法学, 2019, (06) :58-68
[3]   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 [J].
李晓夏 ;
赵秀凤 .
电子政务, 2019, (10) :89-98
[4]   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审度与伦理调适 [J].
段伟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 31 (06) :98-108
[5]   人工智能治理的三个基本问题:技术逻辑、风险挑战与公共政策选择 [J].
贾开 ;
蒋余浩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10) :40-45
[6]   通向人工智能时代——兼论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方向及对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借鉴 [J].
何哲 .
电子政务, 2016, (12)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