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MS8.0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

被引:97
作者
邵志刚 [1 ]
周龙泉 [2 ]
蒋长胜 [3 ]
马宏生 [1 ]
张浪平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3]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黏滞松弛; Dieterich(1994)模型; 地震发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为分析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 8.0级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Burgers体黏滞松弛模型计算汶川Ms 8.0级地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动态演化,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在周边断层上引起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的主要有四个断层段,分别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青川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南段.而且震后4年内黏滞松弛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量可能与同震变化相当,相当于再发生一次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影响,因此震后效应在分析强震影响时不应忽略.本文基于强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动态演化,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由Dieterich(1994)模型给出地震发生概率,结合相关构造地质、历史地震、余震活动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4个断裂段地震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康定段、龙门山断裂南段、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曲段和青川断裂.
引用
收藏
页码:1784 / 179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   2008年5月12日Mw7.9汶川地震导致的周边断层应力变化 [J].
单斌 ;
熊熊 ;
郑勇 ;
刁法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5) :537-545
[3]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J].
郑勇 ;
马宏生 ;
吕坚 ;
倪四道 ;
李迎春 ;
韦生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4) :413-426
[4]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J].
万永革 ;
沈正康 ;
盛书中 ;
徐晓枫 .
地震学报, 2009, (02) :128-139
[5]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的历史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 [J].
闻学泽 ;
张培震 ;
杜方 ;
龙锋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444-454
[6]   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J].
黄媛 ;
吴建平 ;
张天中 ;
张东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42-1249
[7]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J].
滕吉文 ;
白登海 ;
杨辉 ;
闫雅芬 ;
张洪双 ;
张永谦 ;
阮小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385-1402
[8]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
[9]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10]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 [J].
李勇 ;
周荣军 ;
董顺利 ;
张毅 ;
何玉林 ;
陈浩 ;
闫亮 ;
乔宝成 ;
马博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0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