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恢复阶段群落研究动态综述

被引:4
作者
龚直文
亢新刚
顾丽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森林演替;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恢复阶段; 最优分割法; 定量分析;
D O I
10.13836/j.jjau.2009058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除物种自我调节作用外,种群间相互作用以及群落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决定着群落的发展进程。对森林植被恢复阶段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述,同时总结了6种划分森林演替阶段的方法:(1)种间联结——最优分割法;(2)植被年龄;(3)生理组织特征;(4)遥感方法;(5)林分平均高和平均断面积;(6)林分特征因子法。最后对森林植被恢复研究进行展望,为植被恢复重建技术(包括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决策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分布的影响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陈光水 ;
朱锦懋 ;
曾宏达 ;
杨智杰 .
生态学报, 2008, (02) :702-709
[2]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的定量分析 [J].
马姜明 ;
刘世荣 ;
史作民 ;
张远东 ;
陈宝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8) :1695-1701
[3]   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J].
杨慧 ;
娄安如 ;
高益军 ;
宋宏涛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272-282
[4]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的种群动态 [J].
康冰 ;
刘世荣 ;
温远光 ;
张跃进 ;
姜在民 ;
常建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6) :931-940
[5]   浙江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研究:群落物种多样性 [J].
胡正华 ;
于明坚 .
生态学杂志, 2006, (06) :603-606
[6]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J].
赵世伟 ;
苏静 ;
吴金水 ;
杨永辉 ;
刘娜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14-117
[7]   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J].
王永健 ;
陶建平 ;
张炜银 ;
臧润国 ;
王微 ;
李宗峰 ;
李媛 .
生态学报, 2006, (04) :1028-1036
[8]   缙云山森林群落次生演替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J].
刘鸿雁 ;
黄建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1) :37-42
[9]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 [J].
沈琪 ;
张骏 ;
朱锦茹 ;
江波 ;
葛滢 ;
刘其霞 ;
常杰 .
生态学报, 2005, (09) :2131-2138
[10]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J].
吴彦 ;
刘庆 ;
何海 ;
林波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1301-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