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书”出罪适用的基础和规范

被引:30
作者
储陈城
机构
[1] 安徽大学法学院
[2] 早稻田大学
关键词
但书; 实质解释; 罪刑法定; 超法规的阻却事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在刑事司法中具有极强的出罪意义,在我国积极入罪占据主流的背景下,应当注重挖掘"但书"的出罪功能。"但书"和罪刑法定原则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两者并不矛盾。"但书"在出罪时起到强制司法机关进行适当实质解释的功能,因此"但书"应作为出罪的依据。刑法分则中的任何罪名都可以依据"但书"来出罪,并且出罪的模式也是多元的,它既可以在行为明显不该当于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予以出罪,也可以在行为该当于构成要件形式的前提下,起到转化可罚的违法性、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和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出罪合法化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刑法视野下临终患者的自主决定权及限制 [J].
于佳佳 .
当代法学, 2015, 29 (06) :42-55
[2]   被害人同意:根据、定位与界限 [J].
方军 .
当代法学, 2015, 29 (05) :41-53
[3]   但书规定的法理考察 [J].
陈兴良 .
法学家, 2014, (04) :49-64+177
[4]   轻罪重罪之法定界分 [J].
郑丽萍 .
中国法学, 2013, (02) :128-138
[5]   目的二阶层体系与“但书”出罪功能的自洽性 [J].
刘艳红 .
法学评论, 2012, 30 (06) :45-53
[6]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新解——兼论但书在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展开 [J].
王强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 29 (05) :86-95
[7]   调节性刑罚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功能定位 [J].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2009, (04) :110-121
[8]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9, 31 (01) :60-77
[9]   我国刑法中轻罪与重罪若干问题研究 [J].
黄开诚 .
现代法学, 2006, (02) :98-106
[10]   重罪轻罪的划分及其意义 [J].
卢建平 ;
叶良芳 .
法学杂志, 2005, (05)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