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格”问题的法理论辩

被引:12
作者
胡玉鸿
机构
[1] 苏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 私法与公法; 法律主体; 权利能力;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8.05.008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问题在法学与法律上都是个众说纷纭的概念,由此也引起学界对其意义、范围以及与其它概念相区别的争论。诸如"人格的概念在法律上是否必需?","人格概念是否仅存在于私法制度之中?","人格"的概念是否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内涵相同?……等等,都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法学、法律上的一个基础概念,人格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它既在私法上成为法律主体建构的基石,也在公法上为人的平等提供了依据。同时,人格既不等同于法律主体,也不类似于权利能力,而是法学、法律上具有独特内涵的专门范畴。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法律史上人格制度的演化 [J].
胡玉鸿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4) :40-50
[2]   再论民法中人格法的公法性——兼论物文主义的技术根源 [J].
徐国栋 .
法学, 2007, (04) :3-15
[3]  
人格与人格权基本问题研究.[J].冉克平;.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 02
[4]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 [J].
付翠英 .
法学, 2006, (08) :71-79
[5]   论德国民法中的人、人格与人格权——兼论我国民法典的应然立场 [J].
曹险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6, (04) :53-65
[6]   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 [J].
马骏驹 ;
刘卉 .
法学评论, 2002, (01) :26-41
[7]   民法上的人 [J].
汉斯·哈腾鲍尔 ;
孙宪忠 .
环球法律评论, 2001, (04) :389-400
[8]   民事权利能力、人格与人格权 [J].
梅夏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1) :54-59+75
[9]  
法理学.[M].(美) 庞德; 著.法律出版社.2007,
[10]  
民法总论.[M].徐国栋;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