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泥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13
作者
杨桂芳 [1 ,2 ]
黄俊华 [2 ]
谢树成 [2 ]
胡超涌 [2 ]
戴晴 [1 ]
葛之亮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气候演化; 植被演替; 泥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浙江天目山泥炭剖面的高密度采样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该地区4kaBP以来的古植被特征和古环境演化历史。天目山3200aBP之前,气候温和适度,晚期变冷变干,为中全新世末气候波动的过渡时期。3200~700aBP,有机碳δ13Corg值在波动中降低,气候出现多次急剧冷暖变化,指示了几次温暖与寒冷事件。700aBP以来,有机碳同位素迅速正偏,表明又一暖期的出现,到了后期气温又有所降低,植被转化为草原草甸景观。天目山地区近4ka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国内外不同区域的研究资料相一致,但又有区域的差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78 / 7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天目山泥炭类脂物记录的微生物特征和植被演替 [J].
杨桂芳 ;
谢树成 ;
黄俊华 ;
陈中原 .
地学前缘, 2008, (04) :170-177
[2]   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中全新世气候变化 [J].
尹茜 ;
朱诚 ;
马春梅 ;
王富葆 ;
赵志平 ;
郑朝贵 ;
黄林燕 ;
田晓四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6) :117-122
[3]   陇西黄土高原末次冰期有机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意义 [J].
陈发虎 ;
饶志国 ;
张家武 ;
金明 ;
马剑英 .
科学通报, 2006, (11) :1310-1317
[4]   兰州与江汉平原有机碳同位素的古气候指示意义对比研究 [J].
杨桂芳 ;
彭红霞 ;
陈中原 ;
李长安 ;
黄俊华 ;
胡超涌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4) :486-490
[5]   桂林响水洞6.00 ka B P以来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记录 [J].
张美良 ;
袁道先 ;
林玉石 ;
覃嘉铭 ;
章程 ;
程海 .
地球学报, 2003, (05) :439-444
[6]   第四纪的主要气候事件 [J].
刘嘉麒 ;
倪云燕 ;
储国强 .
第四纪研究, 2001, (03) :239-248
[7]   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J].
汪品先 ;
翦知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1-17
[8]   天目山深溪流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环境演变 [J].
宋友桂 ;
朱诚 .
山地研究, 1998, (04) :2-7
[9]   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与东北季风区五千多年来的环境变迁 [J].
王志国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8, (01) :54-56
[10]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and Vegetation Changes as Recorded in Lipid Biomarker of Tianmushan Peat Bog[J] . Guifang YANG,Shucheng XIE,Junhua HUANG,Zhongyuan CHEN.Earth Science Frontiers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