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观、心理观与社会文化观: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的视域转移——兼论中国高校教学质量改进

被引:20
作者
尹弘飚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学习投入; 动机与投入轮; 大学生; 质量保障; 高校教学;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0.11.001
中图分类号
G442 [学习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 ; 040202 ;
摘要
当前主流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秉承了行为观的视角,忽视了大学生学习投入行为和内部心理状态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也难以看到大学生学习投入与特定社会文化脉络之间的关联。因此,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亟待研究视域的转移和多元视角的参与。作为一种心理观的解读,"动机与投入轮"为研究大学生学习投入提供了更为适当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工具。三项依据"动机与投入轮"、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分别表明:(1)中国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两类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和行为方面存在着"表里不一"的情况,且"适应不良但行为投入的学习者"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2)尽管学习动机与投入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符合英美学者已有的研究经验,但对中国大学生来说,适应不良的动机并不会削弱反而有可能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从而反映出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文化依附性。(3)大学生课程经历会显著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与投入。依据课程经历各因子发挥的作用,可将其分为"理想指标""反常指标"与"奇异指标"三个类别,其中后两类指标直接体现了中国高校教学的特征与积弊。改善中国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和高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应该澄清高等教育阶段"好的教学"的内涵,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发挥评估促进教学的功能,同时留意中国文化与学校教育传统对教学的双重影响。上述三项研究虽从心理观出发,却有助于研究者看到大学生学习投入与社会文化情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且不忽视对学习投入行为的考察,因此使研究者有可能迈向整体观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以学为本,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 [J].
史静寰 ;
王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 (04) :18-27+162
[2]   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路径及其转型 [J].
尹弘飚 .
高等教育研究, 2016, (11) :70-76
[4]   优化高校教学:来自大学生课程经历的启示 [J].
尹弘飚 ;
李瑾瑜 .
高等教育研究, 2015, (08) :62-69
[5]   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与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J].
陆根书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3 (02) :96-103
[6]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 [J].
罗燕 ;
海蒂·罗斯 ;
岑逾豪 .
复旦教育论坛, 2009, 7 (05) :12-18
[7]  
中国人的心理[M]. 江苏教育出版社 , 杨国枢主编, 2006
[8]  
Students’ course experience and engagement: an attempt to bridge two lines of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 . Hongbiao Yin,Zheng Ke.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 2017 (7)
[9]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engagement in China: an exploratory study[J] . Hongbiao Yin,Wenyan Wang.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 2016 (4)
[10]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hina: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J] . Hongbiao Yin,Wenlan Wang.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 201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