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探究

被引:94
作者
张明楷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诽谤; 捏造事实诽谤; 他人; 情节严重; 告诉的才处理;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5.03.004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司法解释关于"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的规定,属于平义解释而非类推解释。作为诽谤罪对象的"他人"并不排斥公众人物,但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刑法必须适当降低对公众人物名誉的保护规格。司法解释关于网络诽谤"情节严重"规定的缺陷,不在于客观归罪与扩大处罚范围,而在于不当缩小了网络诽谤的处罚范围。"告诉的才处理"并不意味着必须由被害人自诉,而是指不得违反被害人的意愿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79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恶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实行为之法律定性 [J].
付立庆 .
法学, 2012, (06) :107-113
[3]   诽谤罪、批评权与宪法的民主之约 [J].
侯健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1, 17 (04) :148-160
[4]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69
[5]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立法缺陷分析 [J].
金霆 .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05) :64-67
[6]  
现代刑法学的使命[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赵秉志, 2014
[7]  
刑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光权, 2011
[8]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 2011
[9]  
刑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2011
[10]  
宪政原理[M]. 法律出版社 , 张千帆,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