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洎河流域环境考古

被引:27
作者
张震宇 [1 ]
周昆叔 [2 ]
杨瑞霞 [1 ]
张松林 [3 ]
蔡全法 [4 ]
鲁鹏 [1 ]
郝利民 [1 ]
王超 [1 ]
机构
[1] 河南省遥感与GIS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双洎河流域; 环境考古; 光释光测年; 孢粉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双洎河流域地质、地貌与文化遗址考察,选取了该流域二级台地沉积剖面进行光释光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并制作流域环境考古图,分析了流域地貌、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认为旧石器至裴李岗文化时代的人类自嵩山沿着双洎河向嵩山东侧侵蚀堆积平原逐渐迁移,新石器中期早段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人类主要生活在低丘岗地上,由于双洎河及其支流主要在谷底基岩上流动,河谷不易展宽,故无一级阶地或一级阶地狭窄,以致新石器中期后段仰韶文化时期后的人类主要生活在河谷旁的二级阶地与黄土台地上。本区新石器中期文化繁荣,人们在亚热带疏林草原环境下生活,并在红褐色棕壤沃土上耕作,为创造中原文化核心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453 / 4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嵩山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与文化 [J].
周昆叔 ;
张松林 ;
莫多闻 ;
王辉 .
第四纪研究, 2006, (04) :543-547
[2]   数字环境考古学若干问题研究 [J].
张震宇 ;
邬恺夫 ;
郝利民 ;
杨瑞霞 ;
王超 .
河南社会科学, 2005, (03) :101-103
[3]   黄河中下游数字环境考古研究 [J].
杨瑞霞 ;
张震宇 ;
鲁鹏 ;
周昆叔 ;
张瑞云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2) :106-111
[4]   论嵩山文化圈 [J].
周昆叔 ;
张松林 ;
张震宇 ;
杨瑞霞 ;
蔡全法 ;
宋国定 ;
宋豫秦 ;
莫多闻 ;
王辉 ;
鲁鹏 ;
郝利民 ;
王超 .
中原文物, 2005, (01) :12-20+1
[5]   4000aB.P.前后东亚季风变迁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 [J].
吴文祥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278-284
[6]   青海官亭盆地考古遗存堆积形态的环境背景 [J].
杨晓燕 ;
夏正楷 ;
崔之久 ;
叶茂林 .
地理学报, 2004, (03) :455-461
[7]   华北不同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J].
莫多闻 ;
王辉 ;
李水城 .
第四纪研究, 2003, (02) :200-210
[8]   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J].
吴文祥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443-451
[9]   周原黄土及其与文化层的关系 [J].
周昆叔 .
第四纪研究, 1995, (02) :174-181+193-194
[10]  
中原文物考古研究.[M].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编;.大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