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岩石圈结构与油气成藏及分布

被引:10
作者
金之钧
殷进垠
谢方克
吕修祥
机构
[1] 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圈结构; 莫霍面; 含油气盆地; 地壳构造弱带; 油气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综述了大陆岩石圈研究现状和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岩石圈结构特征 ,指出在古裂谷、褶皱带或区域性深断裂等陆壳构造薄弱带上发育起来的多期叠合盆地 ,具有很好的含油气前景。大型含油气盆地往往存在地幔上隆、地壳减薄和地壳内低速层 ,盆地基底沉降与盖层沉积厚度较大。适度的后期构造活动改造和岩浆活动有利于沉积盆地内油气生成与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40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南海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深部制约(I):幔源包体 [J].
徐义刚 ;
黄小龙 ;
颜文 ;
刘颖 ;
陈小明 .
地球化学, 2002, (03) :230-242
[2]   叠合盆地构造解析几点思考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贾承造 ;
马宗晋 ;
曲国胜 .
石油实验地质, 2001, (03) :251-255
[3]   松辽盆地北部氦气成藏特征研究 [J].
冯子辉 ;
霍秋立 ;
王雪 .
天然气工业, 2001, (05) :27-30+10
[4]   地球的多圈层相互作用 [J].
马宗晋 ;
杜品仁 ;
卢苗安 .
地学前缘, 2001, (01) :3-8
[5]   渤海莱州湾走滑拉分凹陷的构造研究及其石油勘探意义 [J].
蔡东升 ;
罗毓晖 ;
姚长华 .
石油学报, 2001, (02) :19-25+120
[6]   科学钻探促动地球科学发展 [J].
刘广志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04) :10-15
[7]   油气勘探与地壳深部构造研究 [J].
邵学钟 ;
张家茹 ;
殷秀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2) :3-5
[8]   塔里木盆地一级演化周期的识别及其意义 [J].
金之钧 ;
刘国臣 ;
李京昌 ;
吕修祥 ;
汤良杰 .
地学前缘, 1998, (S1) :194-200
[9]   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气的成藏特征 [J].
郭占谦 ;
刘文龙 ;
王先彬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2) :143-148
[10]   天山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构造──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剖面 [J].
邵学钟,张家茹,范会吉,郑剑东,胥颐张华卿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3) :33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