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在中国沿海的质量评估

被引:16
作者
高志刚 [1 ,2 ]
骆敬新 [2 ]
刘克修 [2 ]
张庆河 [1 ]
范文静 [2 ]
武双全 [2 ]
李响 [2 ]
机构
[1] 天津大学
[2]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关键词
中国沿海; ERA-Interim质量评估; 气温; 气压; 海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14 [调查及观测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16 ;
摘要
本文采用1979~2012年的中国沿海台站观测数据对ERA-Interim(简称"ERA-I")的气温、气压和海温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1)从常年平均来看,ERA-I气温、气压和海温多年月平均变化与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可以反映气候态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台站观测数据相比,ERA-I气温平均偏高0.19℃,气压平均偏低0.17 h Pa,海温平均偏高0.70℃。(2)从年际变化情况来看,ERA-I和台站观测的气温、气压和海温变化趋势一致,气温和海温呈上升趋势,气压呈下降趋势。但在海南岛附近使用ERA-I气温做年际变化分析和在东海台湾海峡至北部湾沿岸使用ERA-I海温做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要谨慎。(3)从月均变化分析来看,ERA-I月均气温、气压和海温数据与台站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误差空间分布来看,ERA-I气温在黄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ERA-I气压在渤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ERA-I海温在南海沿岸平均误差最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ERA-I月均海温在渤海和台湾海峡附近沿岸平均误差较大(部分站均方根误差超过2.5℃),在上述区域使用ERA-I海温数据时应考虑其产品偏差。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C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评估 [J].
宋丰飞 ;
周天军 .
大气科学, 2012, 36 (06) :1207-1222
[2]   4种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研究进展 [J].
谢潇 ;
何金海 ;
祁莉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5) :58-65
[3]   国外几套再分析资料的对比与分析 [J].
邓小花 ;
翟盘茂 ;
袁春红 .
气象科技, 2010, (01) :1-8
[4]   3种再分析资料基本统计量比较 [J].
何浪 ;
吴洪宝 ;
赵晓川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1) :54-63
[5]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及两份大气再分析资料的异同 [J].
韩晋平 ;
王会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6) :1666-1676
[6]   长江流域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 [J].
赵瑞霞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7, (03) :416-427
[7]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珠穆朗玛峰—念青唐古拉山脉气象研究中的可信性 [J].
谢爱红 ;
秦大河 ;
任贾文 ;
秦翔 ;
康世昌 ;
蒋友严 .
地理学报, 2007, (03) :268-278
[8]   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分收支以及再分析资料可用性分析 [J].
赵瑞霞 ;
吴国雄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03) :316-324
[9]   中国区域ERA-40、NCEP-2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初步比较与分析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14-32
[10]   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站点观测资料的分析与比较 [J].
赵天保 ;
艾丽坤 ;
冯锦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2) :27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