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2001~2004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监测
被引:17
作者:
林玫
董柏青
唐振柱
龚健
李翠云
王鸣柳
曾竣
权怡
吴兴华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监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6.3 [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01~2004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了解监测工作的效果,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桂林市8个高发县(区)作为监测地区,监测内容包括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病后带菌者、暴发点、外环境和病原学等,资料按规定上报、汇总和反馈。结果:8县(区)疑似病人血培养和粪便培养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0·08%和0·24%,病原分离的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高,占菌株总数的94·59%,肥达氏平均阳性率23·45%;恢复期带菌、慢性带菌和密切接触者带菌率分别为1·26%、0·14%和0·81%;水体、食品和其它外环境标本阳性率分别为0·10%、0%和0%;共发生较大暴发疫情22起,95%由甲型副伤寒引起,罹患率在2·07%35·10%之间,发生于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学校占81·82%,传播途径以水型传播为主(占90·91%)。结论:该市伤寒副伤寒流行优势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传染源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严峻;监测区内开展伤寒副伤寒的主动监测对于提高病人确诊率、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34 / 1837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