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法律保护——以《侵权责任法》第20条为中心

被引:23
作者
岳业鹏
机构
[1]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人格权财产利益; 财产损害赔偿; 侵权获益赔偿; 酌定赔偿标准;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8.03.006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救济面临理论、实践及道德三重困境。《侵权责任法》第20条采一元论的规范模式,综合补偿、预防双重立法目的,确立了实际损失、侵权获益以及酌定赔偿等多元化的赔偿数额计算方式。该条规定适用于侵害非物质性人格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形,且以侵犯可商业化利用的人格标识为典型。侵权获益赔偿的理论基础在于不法管理,权利人需提供侵权人总收益额的初步证据,由侵权人证明与侵权无关的收益以及可以扣除的成本或费用。酌定赔偿标准不同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自由裁量,建议以人格权益客观价值为基准,结合具体个案情形酌定赔偿数额。被侵权人应当有权选择最有利于损害救济的赔偿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9+193 +19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论可商业化利用的人格权益的范围 [J].
王叶刚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 (11) :115-122+132
[2]   论人格权擅自商业化利用中的获利赔偿请求权 [J].
王叶刚 .
法学评论, 2016, 34 (04) :55-65
[3]   人格权的积极确权模式探讨——兼论人格权法与侵权法之关系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6, (02) :1-14+176
[4]   人格权财产化和财产权人格化理论困境的剖析与破解 [J].
姜福晓 .
法学家, 2016, (02) :15-26+176
[5]   一般人格权财产性内容的承认、论证及其限度——基于对德国理论和实践的考察 [J].
沈建峰 .
比较法研究, 2013, (02) :48-60
[6]   论人身权侵权获益赔偿的性质、功能与适用 [J].
孙良国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 29 (04) :154-163
[8]   论法人人格权 [J].
尹田 .
法学研究, 2004, (04) :51-57
[9]   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革命的非物质财产法 [J].
吴汉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122-133+206
[10]  
侵权责任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新宝,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