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期茎蘖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33
作者
郭天财
盛坤
冯伟
徐丽娜
王晨阳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分蘖成穗; 干物质积累; 光合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分蘖成穗率不同的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通过3个密度水平大田试验研究了分蘖期主茎和不同蘖位分蘖间的干物质积累与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探讨2种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在冬小麦分蘖期间,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高位分蘖干物质积累速率较慢,分蘖与主茎的差距较大;而分蘖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分蘖与主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差距较小.(2)2品种分蘖与主茎干物重比值(蘖/茎)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成穗分蘖的蘖/茎值拔节期均大于0.5,而同期未成穗分蘖均低于0.5.(3)在分蘖期间,兰考矮早八分蘖的净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增长比主茎缓慢,且随密度增加分蘖与主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豫麦49-198分蘖与主茎的光合速率差异较小,且种植密度对其影响也较小.(4)拔节中前期种植密度对2品种的荧光参数影响较小,拔节后期2品种分蘖的初始荧光(F0)均显著大于主茎,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却显著低于主茎;随种植密度增加,2品种主茎与分蘖的F0和Fv/Fm差异增大,且这种趋势随蘖位上升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拔节期主茎与分蘖间干物质积累和光合性能的差异过大是其分蘖成穗率低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50 / 3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花铃期干旱胁迫下氮素水平对棉花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J].
刘瑞显 ;
王友华 ;
陈兵林 ;
郭文琦 ;
周治国 .
作物学报, 2008, (04) :675-683
[2]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植株、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J].
苏振刚 ;
杨卫兵 ;
田纪春 ;
宋广芝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9) :307-311
[3]   播种方式对两类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J].
李娜娜 ;
田奇卓 ;
裴艳婷 ;
谢连杰 ;
刘国伟 ;
王树亮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3) :508-513
[4]   施氮量和基本苗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于文明 ;
于振文 ;
魏守江 .
山东农业科学, 2006, (04) :35-37
[5]   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旗叶CO2同化能力的比较 [J].
王之杰 ;
郭天财 ;
朱云集 ;
王永华 ;
王纪华 ;
赵明 .
作物学报, 2004, (08) :837-842
[6]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及氮素调控效应 [J].
郭天财 ;
冯伟 ;
赵会杰 ;
薛国典 ;
王化岑 ;
王永华 ;
姚战军 .
作物学报, 2004, (02) :115-121
[7]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比较研究 [J].
赵会杰 ;
邹琦 ;
张秀英 .
作物学报, 2003, (05) :676-681
[8]   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J].
张玲丽 ;
王辉 ;
孙道杰 ;
冯毅 ;
闵东红 ;
李学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51-53
[9]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J].
于振文 ;
田奇卓 ;
潘庆民 ;
岳寿松 ;
王东 ;
段藏禄 ;
段玲玲 ;
王志军 ;
牛运生 .
作物学报, 2002, (05) :577-585
[10]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分蘖发育的代谢基础研究 [J].
赵会杰 ;
郭天财 ;
邹琦 ;
于振文 ;
董中东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2)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