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调整挖潜技术政策界限——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为例

被引:7
作者
李春英
吴晓东
李淑霞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特高含水; 调整挖潜; 政策界限; 深度开发; 胜坨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0.06.025
中图分类号
TE357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老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普遍分散、局部富集,且注采井网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调整难度加大。针对该阶段油田的开采特征,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为例,综合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考虑原油价格、投资成本,对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常规调整措施,如补孔、卡层、堵水调剖、钻新井、细分加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技术政策界限:如在油价为2 500元/t的条件下,坨28断块沙二段7—8单元补孔技术政策界限为地层系数所占比例大于10%,剩余油饱和度大于0.5,控制可采储量大于150 t;卡层技术政策界限为砂体厚度小于2m,含油饱和度小于0.36等。在现场应用时,应根据油藏特点制定具体的调整技术政策界限。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0+117 +117-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席状砂储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 [J].
张雁 ;
张兆虹 ;
刘丽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97-100+117
[2]   多层油藏非活塞式水驱驱替效率研究 [J].
周英芳 ;
方艳君 ;
王晓冬 ;
周丛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1) :86-89+93+117
[3]   正韵律厚油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条件和时机 [J].
杨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3) :105-107+118
[4]   三角洲前缘韵律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调整 [J].
赵红兵 .
特种油气藏, 2006, (02) :58-60+63+107
[5]   孤岛油田东区1-14井组聚合物微球技术调驱矿场试验 [J].
王涛 ;
孙焕泉 ;
肖建洪 ;
陈辉 ;
王文明 ;
宋岱锋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6) :779-781
[6]   河口坝砂体构型精细解剖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唐义疆 ;
方辉 ;
王志欣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42-46
[7]   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 [J].
吴素英 ;
孙国 ;
程会明 ;
赵嘉陵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2) :9-11+5
[8]   我国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 [J].
刘翔鹗 .
石油科技论坛, 2004, (01) :41-47
[9]  
河流三角洲储层油藏动态模型和剩余油分布.[M].孙梦茹;刘文业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10]  
胜坨油田开发技术.[M].袁谋等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