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戴全厚 [1 ]
刘国彬 [1 ]
姜峻 [1 ]
薛萐 [2 ]
翟胜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安理工大学
[3]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土壤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a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的坡耕地由于不合理的人为干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较弱,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肥力,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肥力的改善作用不同,恢复30a,脲酶活性增加33%~213%,磷酸酶活性增加275%~394%,蔗糖酶活性增加70%~210%,纤维素酶活性增加24%~48%,过氧化氢酶增加32%~96%,多酚氧化酶降低23%~29%,淀粉酶变化规律不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其生物特性不同,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也不同。相关性分析说明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与其它因子相关性相对较强,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29 / 4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酶活性 [J].
李传荣 ;
许景伟 ;
宋海燕 ;
李春艳 ;
郑莉 ;
王卫东 ;
王月海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5) :802-809
[2]   放牧对张家界索溪峪景区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 [J].
杨海君 ;
肖启明 ;
谭周进 ;
杨友才 ;
肖罗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4) :913-917
[3]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J].
谈嫣蓉 ;
蒲小鹏 ;
张德罡 ;
徐长林 ;
徐广平 ;
陈建纲 ;
白小明 .
草原与草坪, 2006, (03) :20-22
[4]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 [J].
焦峰 ;
温仲明 ;
焦菊英 ;
李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6) :18-24
[5]   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安韶山 ;
黄懿梅 ;
郑粉莉 .
草地学报, 2005, (03) :233-237
[6]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淀粉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J].
韩永伟 ;
韩建国 ;
张蕴薇 ;
王堃 .
草地学报, 2005, (01) :59-62+74
[7]   草甸棕壤水稻田磷酸酶活性及对施肥措施的响应 [J].
沈菊培 ;
陈振华 ;
陈利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583-585
[8]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J].
巩杰 ;
陈利顶 ;
傅伯杰 ;
虎陈霞 ;
卫伟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93-96
[9]  
Soil Enzyme Activity Changes in Different-Aged Spruce Forests of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ZHANG Yong-Mei, ZHOU Guo-Yi, WU Ning and BAO Wei-Kai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China)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01 (China).Pedosphere. 2004(03)
[10]   红壤侵蚀区恢复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郑华 ;
欧阳志云 ;
易自力 ;
赵同谦 ;
王效科 ;
苗鸿 ;
彭廷柏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4) :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