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N示踪的水稻氮肥利用率细分

被引:46
作者
林晶晶 [1 ]
李刚华 [1 ]
薛利红 [2 ]
张巫军 [1 ]
许慧阁 [1 ]
王绍华 [1 ]
杨林章 [2 ]
丁艳锋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管理; 15N示踪法; 不同施肥阶段; 氮肥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粳稻武运粳23和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应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不同阶段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确定不同时期施肥的最佳阶段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基肥在基肥阶段(移栽后的8 d左右)的吸收利用较低,2012年水稻基肥氮(15N)吸收量不到5 kg hm–2,2013年最大为7.5 kg hm–2,回收利用率在1.5%11.5%之间;基肥主要是在蘖肥阶段(分蘖肥与穗肥之间)被吸收,其回收利用率在6.6%24.9%之间,平均为15.6%;穗肥阶段(穗肥后到成熟)基本不再吸收基肥。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不高,在9.1%22.8%之间,品种及氮肥运筹对基肥氮的总体恢复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蘖肥主要在蘖肥阶段发生作用,施穗肥后水稻基本不再吸收蘖肥。蘖肥的总体恢复吸收利用率和基肥相当,在17%34%之间,Y两优2号高于武运粳23。穗肥的回收效率最高,在54.0%82.1%之间,武运粳23低于Y两优2号。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总体氮肥恢复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在32%64%之间。水稻一生中吸收积累的氮素中,基肥的贡献占4.13%10.59%(平均6.92%),蘖肥占3.98%11.75%(平均7.58%),穗肥占13.32%37.56%(平均26.02%),土壤的贡献在45.71%70.83%(平均59.91%)之间。基蘖肥用量越大,其损失也越大,总体氮肥利用率也越低。研究结果证明,在水稻氮肥管理中必须考虑水稻各阶段对不同时期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保证产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424 / 14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Effects of N Management on Yield and N Uptake of Rice in Central China.[J].PAN Sheng-gang;HUANG Sheng-qi;ZHAI Jing;WANG Jing-ping;CAO Cou-gui;CAI Ming-li;ZHAN Ming;TANG Xiang-ru;.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2, 12
[2]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陈星 ;
李亚娟 ;
刘丽 ;
方素萍 ;
方萍 ;
林咸永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2) :283-290
[3]   地力与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张军 ;
张洪程 ;
段祥茂 ;
徐宗进 ;
杨波 ;
郭保卫 ;
杜斌 ;
戴其根 ;
许轲 ;
霍中洋 ;
魏海燕 .
作物学报, 2011, 37 (11) :2020-2029
[4]   太湖地区水稻追肥的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平衡 [J].
周伟 ;
田玉华 ;
尹斌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 (01) :32-36
[5]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分配 [J].
晏娟 ;
沈其荣 ;
尹斌 ;
万新军 .
核农学报, 2009, 23 (03) :487-491+496
[6]   水稻生育后期地上部氨挥发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 [J].
徐阳春 ;
吴小庆 ;
郭世伟 ;
沈其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2) :207-212
[7]   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万靓军 ;
张洪程 ;
霍中洋 ;
林忠成 ;
戴其根 ;
许轲 ;
张军 .
作物学报, 2007, (02) :175-182
[8]   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J].
石玉 ;
于振文 ;
李延奇 ;
王雪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1) :54-62
[9]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J].
刘立军 ;
徐伟 ;
桑大志 ;
刘翠莲 ;
周家麟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6, (07) :987-994
[10]   不同氮素用量对高肥力稻田水稻—土壤—水体氮素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 [J].
汪华 ;
杨京平 ;
金洁 ;
孙军华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1)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