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性认识的刑法学理论异化与常识回归——基于解读犯罪故意实质内涵的分析

被引:12
作者
刘之雄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行为构成错误; 罪责; 社会危害性认识;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9.04.008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违法性认识以及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并非犯罪要素。对犯罪构成中包含法规范评价要素的故意犯罪而言,故意所须认知的是行为构成的法规范要素,而非抽象的违法性认识;行为人对不法行为的法规范要素的认识欠缺,属于行为构成认识错误,而非违法性认识错误。将违法性认识作为犯罪的故意要素或者作为法定犯的故意要素,以及将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作为故意要素或者作为责任要素的理论主张,皆缘于将违法性认识混同于对行为构成的法规范要素的认识,从而将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行为构成认识错误混为一谈,进而带来不可逾越的理论及实践障碍。试图借助所谓"实质违法性认识"或者"社会危害性认识"来摆脱"违法性认识必要说"理论困境的努力也会白费。在犯罪故意中认识要素的核心指向是行为对特定法益的危害性,而非抽象的社会危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责任理论的中国蜕变——一个学术史视角的考察 [J].
车浩 .
政法论坛, 2018, 36 (03) :66-81
[2]   违法性认识论 [J].
张玲玲 ;
裴兆斌 ;
胡宏涛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02) :75-82
[3]   中国刑法上的免责机制反思——从违法性认识错误切入 [J].
屈学武 .
法治研究, 2018, (01) :60-77
[5]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司法认定 [J].
王钢 .
中国法学, 2017, (04) :69-87
[6]   从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看刑法中的违法认识 [J].
陈文昊 ;
陈雪 .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7, (03)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