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剥蚀量恢复方法

被引:74
作者
袁玉松 [1 ]
郑和荣 [1 ]
涂伟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磷灰石裂变径迹; 声波时差; 古温标; 剥蚀量; 沉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沉积盆地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很多,按学科可分为4大类:基于古温标的地热学方法、基于地层学或沉积学原理的地质学方法、基于测井或地震数据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和基于物质扩散或累积原理的地球化学方法。每类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盆地的发育、沉积构造演化以及不整合面分布等特征,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或方法组合。分析认为:在数据质量可靠的情况下、并且同时满足地层构造层序中的下构造层较上构造层经历了更高的古地温这一基本条件,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地温梯度法是首选方法;对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可以选择孔隙度法和或声波时差法与古地温梯度法相结合进行地层剥蚀量恢复;对于显生宙以来的多旋回叠合盆地,首先应该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仔细分析,利用地层对比法定性约束剥蚀量的范围,然后再应用地热学方法和或沉积波动分析法进行定量计算。
引用
收藏
页码:636 / 6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Fissiontracklengthsintheapatiteannealingzoneandtheinterpretationofmixedages. GleadowAJW,DuddyIR,GreenPF,etal. 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 . 1986
[2]  
石油形成和分布[M]. 石油工业出版社[法]蒂索(B·P· Tissot)[西德]威尔特(D·H· Welete) 著, 1982
[3]   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分析——以鄂西渝东茶园1井为例 [J].
王玮 ;
周祖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3) :292-296+301
[4]   波形分析技术在识别小断层和剥蚀线中的应用 [J].
李海亮 ;
陈启林 ;
朱允辉 ;
王宏波 ;
张丽萍 ;
余建平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2) :232-234
[5]   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其意义 [J].
鲁雪松 ;
蒋有录 ;
常振恒 ;
武晓玲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2) :8-12
[6]   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 [J].
孔屏 ;
那春光 .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1-5
[7]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陈占坤 ;
王兆明 ;
周波 .
地质学报, 2006, (05) :685-693
[8]   浅述地层剥蚀量恢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J].
王敏芳 ;
黄传炎 ;
徐志诚 ;
吴立群 .
海洋石油, 2006, (01) :28-33
[9]   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浅述 [J].
王敏芳 ;
焦养泉 ;
黄传炎 .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4) :6-11
[10]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 [J].
佟彦明 ;
宋立军 ;
曾少军 ;
程涛 ;
危宇宁 .
古地理学报, 2005, (03) :41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