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浅述

被引:12
作者
王敏芳
焦养泉
黄传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盆地所
关键词
剥蚀量; 沉积; 剥蚀速度; 地质剥蚀量恢复方法;
D O I
10.13377/j.cnki.jcpc.2005.04.00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定量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传统剥蚀量恢复方法具有局限性,因此新兴起了许多新的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如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法、流体包裹体法和宇宙成因核素分析法。叙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并辅以实例说明了它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步骤和优缺点。指出应根据研究区具体的地质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可尝试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   塔河油田志留系成藏条件分析 [J].
丁勇 ;
王允诚 ;
徐明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3) :232-237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天然气成藏机理初探 [J].
李振宏 ;
王欣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3) :314-318
[4]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J].
王子煜 ;
张明利 .
地质论评, 2005, (03) :309-318
[5]   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J].
邱荣华 ;
林社卿 ;
涂阳发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2) :158-161+131
[6]   从海相地层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探讨楚雄盆地的热史及剥蚀史 [J].
郭彤楼 ;
金之钧 ;
汤良杰 ;
周雁 ;
李儒峰 .
现代地质, 2004, (01) :110-115
[7]   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估算剥蚀面的暴露时间及剥蚀速率和剥蚀厚度 [J].
李储华 ;
纪友亮 ;
张世奇 ;
赵俊青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4+137
[8]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求取地层剥蚀量 [J].
赵俊青 ;
纪友亮 ;
王金友 ;
邹伟宏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6) :579-581
[9]   利用流体包裹体计算地层剥蚀厚度——以东海盆地3个凹陷为例 [J].
刘斌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2) :172-176+180
[10]   应用波动分析法研究三肇深层沉积剥蚀史 [J].
张庆石 ;
张吉 ;
张庆晨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6) :23-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