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

被引:48
作者
佟彦明
宋立军
曾少军
程涛
危宇宁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3]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 湖北武汉
[4] 湖北武汉
[5] 广东湛江
[6] 辽宁盘锦
关键词
不整合面; 剥蚀厚度; 镜质体反射率; 新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Dow在1977年提出的利用上下构造层镜质体反射率(Ro)差值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在国内仍有广泛的应用。但国内有些学者已认识到了该方法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其中最高古地温法因其思想合理而具有代表性。为了能更合理和更简便地利用Ro数据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对最高古地温法作了改进,得到了一种利用Ro数据恢复剥蚀厚度的新方法。新方法不仅继承了最高古地温法的合理思想,而且大大简化了具体操作过程。对某一构造层恢复其顶面剥蚀厚度时,在使用Ro数据恢复剥蚀厚度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直接将该构造层的ln(Ro)-H线性回归关系外推至ln(0.2)处而得到近似的古地表位置,古地表位置和不整合面位置的差值即为剥蚀厚度。用最高古地温法和新方法对Dow(1977)的实例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分别得到2735m和2537m的剥蚀厚度,相近的结果说明了新方法是实际可行的,且操作起来更加简便。但Dow(1977)得出的剥蚀厚度只有500m,从多个方面分析Dow(1977)的结果和原理不太合理。新方法将广泛应用于多个地质分支学科中。
引用
收藏
页码:417 / 4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江陵凹陷新老第三纪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研究 [J].
卢明国 ;
童小兰 .
矿物岩石, 2004, (01) :93-96
[2]   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 [J].
冯增昭 .
古地理学报, 2003, (02) :129-141
[3]   利用流体包裹体计算地层剥蚀厚度——以东海盆地3个凹陷为例 [J].
刘斌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2) :172-176+180
[4]   用镜质体反射率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J].
李荣西 ;
张锡云 ;
金奎励 .
矿物学报, 2001, (04) :705-709
[5]   成熟度指标在恢复地层假整合面剥蚀幅度中的应用 [J].
卢鸿 ;
王铁冠 ;
徐忠辉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29-32+63
[6]   原型盆地剥蚀量计算的新方法──波动分析法 [J].
张一伟 ;
李京昌 ;
金之钧 ;
刘国臣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88-91
[7]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J].
刘景彦 ;
林畅松 ;
肖建新 ;
陈志勇 ;
姜亮 .
现代地质, 1999, (04) :432-438
[8]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地层剥蚀厚度 [J].
胡圣标 ;
汪集晠 ;
张容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4) :42-45+6
[9]   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与展望 [J].
冯增昭 .
古地理学报, 1999, (02) :1-7
[10]   利用回剥分析重建古构造格局——以川、鄂、湘边区为例 [J].
刘学锋 ;
何幼斌 ;
张或丹 .
古地理学报, 1999, (02) :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