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松籽壳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14
作者
文攀 [1 ]
王振宇 [1 ,2 ]
李宏菊 [1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2]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红松; 红松松籽壳; 色素; 稳定性;
D O I
10.13268/j.cnki.fbsic.2009.02.039
中图分类号
S791 [针叶树类];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红松松籽壳是红松种子的外种皮,在红松松籽壳中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试验以红松松籽壳色素为对象,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松籽壳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耐光性和耐热性强,在pH为6~14范围内稳定。常用食品添加剂葡萄糖、蔗糖、氯化钠的加入对红松松籽壳色素影响较小,氧化剂、还原剂及苯甲酸钠不利于保持色素稳定性。金属离子K+、Na+、Ca2+、Mg2+、Zn2+对红松松籽壳色素影响较小,Al3+、Cu2+和Fe2+则对该色素有显著破坏作用。红松松籽壳色素是一种潜在的天然着色剂和理想的食用色素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茗荷中食用红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J].
谭志伟 ;
刘应煊 .
食品科学 , 2008, (03) :211-215
[2]   红松种壳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提取研究 [J].
景秋菊 ;
吴桐 ;
程翠林 ;
王振宇 .
食品与药品, 2007, (07) :16-18
[3]   红松松子壳酸性多糖最佳提取条件研究 [J].
张大伟 ;
张永亮 ;
昆道列提 ;
刘松财 ;
任晓慧 .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06) :997-999
[4]   红松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增殖 [J].
聂向华 .
科技信息, 2006, (01) :22-22
[5]   葡萄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J].
刘树文 ;
何玲 ;
洪锋 ;
唐爱均 .
中国食品学报, 2005, (04) :115-118
[6]   姜黄色素提取及防腐效果研究 [J].
张有林 ;
韩军岐 ;
卢琛慧 ;
梁锦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2) :144-148
[7]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开发应用 [J].
温广宇 ;
朱文学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3, (02) :68-74
[8]   松籽壳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J].
王孟歌 ;
孟宪昌 ;
康永胜 ;
张占胜 .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2) :47-49
[9]   值得重视的松籽资源 [J].
韩宁林 .
林业科技开发, 1996, (04) :12-13
[10]   松籽壳酸性多糖生物学作用的研究 [J].
侯芳玉 ;
孙延波 ;
盛学成 ;
于清华 .
中草药, 1995, (04) :193-19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