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2005年中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陈耀亮 [1 ,2 ]
罗格平 [1 ]
叶辉 [1 ,2 ]
王渊刚 [1 ,2 ]
黄小涛 [1 ,2 ]
张琪 [1 ,2 ]
蔡鹏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碳动态; Bookkeeping模型; 中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已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但中亚LUCC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仍属未知。论文以人工林面积、森林产品收获产量及林地转移面积为基础数据,应用Bookkeeping模型,分析了1975—2005年期间三种LUCC方式对中亚森林碳库的影响。近30 a LUCC对其碳库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碳汇,固碳量为3.07 Tg。植树造林表现出强烈的碳汇功能,总固碳量为12.97 Tg。森林采伐是最主要的碳释放来源,共释放碳5.80 Tg。林地转移呈现较强的碳释放特征,共排放为4.10 Tg。结果表明1975—2005年该区域LUCC对森林碳库具有明显的增汇效应。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减少LUCC对全球碳收支影响的不确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97 / 40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亚洲中部干旱区植被与土壤碳密度分析 [J].
王渊刚 ;
罗格平 ;
王玉辉 ;
韩其飞 ;
范彬彬 ;
陈耀亮 .
干旱区地理, 2014, 37 (02) :239-249
[2]   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J].
王渊刚 ;
罗格平 ;
冯异星 ;
韩其飞 ;
范彬彬 ;
陈耀亮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6) :994-1006
[3]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碳收支的影响 [J].
付超 ;
于贵瑞 ;
方华军 ;
王秋凤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1) :88-96
[4]   新疆杨树用材林固碳能力分析 [J].
李丕军 ;
李宏 ;
马江林 ;
李基勇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1 (03) :41-44
[5]   近30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柳梅英 ;
包安明 ;
陈曦 ;
刘海隆 ;
张红利 ;
陈晓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6) :926-938
[6]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及其减排潜力 [J].
白彦锋 ;
姜春前 ;
张守攻 .
生态学报, 2009, 29 (01) :399-405
[7]   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估计方法与应用 [J].
李建华 ;
李春静 ;
彭世揆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7-40
[8]   森林、林业活动与温室气体的减排增汇 [J].
张小全 ;
武曙红 ;
何英 ;
侯振宏 .
林业科学, 2005, (06) :153-159
[9]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贺金生 ;
肖玉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491-498
[10]   Land use change and carbon cycle in arid and semi-arid lands of East and Central Asia [J].
Togtohyn Chuluun ;
Dennis Ojima .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02, (S1)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