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48
作者
王渊刚 [1 ,2 ]
罗格平 [1 ]
冯异星 [1 ]
韩其飞 [1 ,2 ]
范彬彬 [1 ,2 ]
陈耀亮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碳储量; Book keeping模型; 玛纳斯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尚不清楚。论文以西北干旱区流域绿洲水土开发的典范——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Bookkeeping模型,利用多期土地覆被类型图、植被和土壤碳密度历史文献及实地调查资料,开展玛纳斯河流域近50 a荒漠转变为绿洲农田和农田弃耕两种主要土地覆被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研究。玛纳斯河流域的垦殖活动有利于碳储量的增加,在1962—2008年的46 a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流域植被碳储量增加6.34×105t,土壤碳储量增加3.14×106t,总碳储量增加3.77×106t。受土地覆被变化面积和转换类型碳密度差异的影响,不同土地覆被类型转换对碳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荒漠草地、裸地开垦为耕地均引起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显著增加;林地开垦为耕地引起植被碳储量减少,土壤碳储量增加,总碳储量减少;而耕地弃耕通常会导致流域碳储量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994 / 100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荒漠草原区弃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变化[J]. 安慧,杨新国,刘秉儒,李学斌,何秀珍,宋乃平.应用生态学报. 2011(12)
[2]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方法初探 [J].
刘纪远 ;
邵全琴 ;
延晓冬 ;
樊江文 ;
邓祥征 ;
战金艳 ;
高学杰 ;
黄麟 ;
徐新良 ;
胡云峰 ;
王军邦 ;
匡文慧 .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10) :1015-1022
[3]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潜力定量认证方法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J].
任伟 ;
王秋凤 ;
刘颖慧 ;
何念鹏 ;
刘迎春 ;
付超 ;
于贵瑞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7) :795-804
[4]   荒漠区新建林及外围荒漠植被生物量分析 [J].
赵海珍 ;
巴特尔巴克 ;
李宏 ;
唐川江 ;
郑晓辉 ;
何芳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 (03) :244-248
[5]   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J].
王玉刚 ;
肖笃宁 ;
李彦 ;
郑新军 .
中国沙漠, 2011, 31 (01) :101-107
[6]   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J].
冯异星 ;
罗格平 ;
周德成 ;
韩其飞 ;
鲁蕾 ;
许文强 ;
朱磊 ;
尹昌应 ;
戴丽 ;
李艳忠 .
生态学报, 2010, 30 (16) :4295-4305
[7]   近30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柳梅英 ;
包安明 ;
陈曦 ;
刘海隆 ;
张红利 ;
陈晓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6) :926-938
[8]   盐化灰漠土开垦前后碳存贮与碳释放的分层特征 [J].
李晨华 ;
李彦 ;
唐立松 ;
刘燕 .
干旱区研究 , 2010, (03) :385-391
[9]   垦殖对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徐万里 ;
唐光木 ;
盛建东 ;
梁智 ;
周勃 ;
朱敏 .
生态学报, 2010, 30 (07) :1773-1779
[10]   天山北麓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季节变化 [J].
张杰 ;
潘晓玲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1) :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