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殖对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37
作者
徐万里 [1 ]
唐光木 [1 ,2 ]
盛建东 [2 ]
梁智 [1 ]
周勃 [1 ]
朱敏 [1 ]
机构
[1] 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垦殖; 活性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团聚体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质量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有机碳分组技术,研究了干旱荒漠区自然土壤开垦对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有机碳含量的自然土壤垦殖后,有利于干旱荒漠区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且垦殖(0-5a)增加显著,年均增加在0.65gkg-1以上,上升幅度为76%-286%,5a后维持在相对平衡的水平;土壤活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在垦殖0-5a显著增加,平均增加72%和99%,5a后下降;颗粒有机碳则表现出垦殖0-10a明显增加,增加在275%以上,10a后下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垦殖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0-20a内较自然土壤提高了75%。垦殖可能是干旱区绿洲农田潜在碳汇的重要影响因素;但随垦殖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下降,土壤质量又存在一定的退化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773 / 17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开垦对西北干旱区荒漠土壤养分含量及主要性质的影响——以甘肃省临泽县为例 [J].
李易麟 ;
南忠仁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10) :147-151
[2]   江汉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 [J].
谭文峰 ;
朱志锋 ;
刘凡 ;
胡荣桂 ;
单世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973-980
[3]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活性有机质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J].
徐明岗 ;
于荣 ;
王伯仁 .
土壤学报, 2006, (05) :723-729
[4]   开垦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李月梅 ;
王跃思 ;
曹广民 ;
杜岩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6) :59-65+131
[5]   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杨长明 ;
欧阳竹 ;
董玉红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887-892
[6]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J].
张金波 ;
宋长春 ;
杨文燕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3) :343-347
[7]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 [J].
张国盛 ;
黄高宝 .
生态学报, 2005, (02) :351-357
[8]   施肥条件下瘠薄红壤的生物化学性状变化 [J].
李忠佩 ;
焦坤 ;
林心雄 ;
程励励 .
土壤, 2003, (04) :304-310
[9]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代静玉 ;
周运超 ;
张平究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609-618
[10]   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响应 [J].
杨景成 ;
韩兴国 ;
黄建辉 ;
潘庆民 .
生态学报, 2003, (04) :78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