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视野中的班级公共生活及其建构

被引:15
作者
冯建军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公共生活; 班集体; 班主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1.6 [教师职责与修养];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公民教育是在做公民中成为公民。班级是学生学做公民的重要场所。社会主义公民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将班级生活建设成为公共生活。班级公共生活是以促进班级成员的公共性发展为目的,通过师生、生生主体间的公共交往与民主协商来构建班集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以构建班级公约为前提,以参与班级公共事务治理为纽带,以建设班集体为目标。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员,是班级生活的共同建构者,但班主任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他者性关系,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对学生负责,成为班级公共生活的引导者。公共性的目标决定了班主任的核心工作是建设班集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 [J].
冯建军 .
南京社会科学, 2016, (09) :123-130
[2]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J].
冯建军 .
高等教育研究, 2016, 37 (08) :1-8
[3]   “陌生人”的位置——对“利他精神”的哲学前提性反思 [J].
贺来 .
文史哲, 2015, (03) :130-137+167
[4]   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 [J].
冯建军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1 (05) :106-113
[5]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公民素养与民主教育 [J].
冯建军 ;
刘霞 .
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5 (06) :8-16+38
[6]   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 [J].
叶飞 .
全球教育展望, 2011, 40 (08) :65-69+59
[7]   社会团结与社会统一性的哲学论证——对当代哲学中一个重大课题的考察 [J].
贺来 .
天津社会科学, 2007, (05) :24-30
[8]   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与当代变革 [J].
卜玉华 .
教育研究, 2004, (11) :63-67
[9]   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 [J].
谢维和 .
教育研究, 1998, (11) :19-24
[10]  
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M].万健琳;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