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的两大发展阶段——广义的逆冲推覆断裂带和狭义的平移断裂带

被引:12
作者
侯明金
Jacques Mercier
Pierre Vergely
王永敏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2] Departement des Sciences de la Terre
[3] Université Paris-Sud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两大阶段; 广义的逆冲推覆型; 狭义的平移走滑型; 应力场分析; 安徽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早白垩世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由NE、NNE向展布的缓‘S’型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中下构造层次表现为韧性逆冲推覆变形,上部构造层即前陆褶皱冲断带内的变形;应力场分析资料显示:早三叠世晚期开始地表浅部就有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左行走滑平移作用开始发育;早白垩世晚期开始转入引张伸展阶段,与中国东部的伸展作用一致;新近纪又转为近东西向挤压,发育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67 / 12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海西至印支期郯庐断裂带的性质——据中国东部石炭纪至三叠纪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J].
侯明金 ;
Jacques Mercier ;
Pierre Vergely ;
齐敦伦 ;
王永敏 .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459-468
[2]   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 [J].
朱光 ;
王勇生 ;
牛漫兰 ;
刘国生 ;
谢成龙 .
地学前缘, 2004, (03) :169-182
[3]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4]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4, (01) :36-49
[5]   MULTISTAGE SUPERIMPOSED DEFORM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YANGTZEBLOCK [J].
HOU Mingjin TANG Jiafu LI Huaikun and WU YuedongTectonique et Bassins Sedimentaires Laboratore Universite de ParisSud ORSAY Cedex FRANCE ;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H China ;
Anhui Geological Survey Hefei AH China ;
Tianji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s Tianjin China .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3, (Z1) :33-54
[6]   扬子地块东北缘多期叠加变形及形成演化 [J].
汤加富 ;
侯明金 ;
李怀坤 ;
吴跃东 ;
孙乘云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04) :313-326
[7]   郯庐断裂带(安徽部分)动力学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J].
侯明金 ;
王永敏 ;
Jacques MERCIER ;
Pierre VERGELY .
地质通报, 2003, (02) :105-112
[8]   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 [J].
乔秀夫 ;
张安棣 .
中国地质, 2002, (04) :337-345
[9]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深部过程 [J].
牛漫兰 ;
朱光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2, (04) :393-404
[10]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学报, 2002, (03) :32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