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对土壤肥力的响应

被引:7
作者
韩晓宇
黄芳
王峥
张树兰
杨学云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土壤肥力; 籽粒产量; 氮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讨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产量及氮效率对土壤肥力的响应。【方法】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中冬麦区3个代表性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以33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构建的土壤肥力水平梯度为平台,研究品种演替和土壤肥力及其交互对作物产量、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供试品种有20世纪80年代品种小偃6号、90年代末品种小偃22和近年品种西农979。长期施肥包括6个处理:不同水平的氮磷化肥配施(N1P1和N2P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1N1P1、M1N2P2、M2N1P1和M2N2P2),以不施肥为对照(CK)。【结果】在各个肥力水平土壤上,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均随小麦品种更替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在高肥力土壤上更为明显。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其中西农979增产幅度最大(151.0%—610.5%),其次为小偃22(127.9%—349.7%),小偃6号增幅最低(148.1%—341.8%)。土壤肥力与品种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低肥力条件下,小偃6号籽粒产量高于西农979,高肥力条件下则相反。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随品种演替有降低的趋势,但随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有增加的趋势。土壤肥力与品种对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均呈增加的趋势,但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各品种小麦的氮肥生理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土壤肥力与品种对小麦氮肥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陕西关中小麦品种演替在高肥力以及养分投入充足时不仅表现出单产不断提高,而且氮效率也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因此,品种更新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土壤肥力,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769 / 478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小麦不同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J].
李艳 ;
董中东 ;
郝西 ;
崔党群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3) :472-477
[22]   山东省肥料施用与养分平衡状况研究 [J].
叶优良 ;
杨晓梅 ;
曲日涛 ;
宋海燕 ;
催振岭 ;
陈新平 .
土壤通报, 2006, (03) :500-504
[23]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作物学报, 2006, (04) :484-490
[24]   施氮方式对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霍中洋 ;
葛鑫 ;
张洪程 ;
戴其根 ;
许轲 ;
龚振恺 .
作物学报, 2004, (05) :449-454
[25]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J].
彭少兵 ;
黄见良 ;
钟旭华 ;
杨建昌 ;
王光火 ;
邹应斌 ;
张福锁 ;
朱庆森 ;
Roland Buresh ;
Christian Witt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9) :1095-1103
[26]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J].
刘学军 ;
赵紫娟 ;
巨晓棠 ;
张福锁 .
生态学报, 2002, (07) :1122-1128
[27]   不同小麦品种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 Ⅰ.吸收和利用效率对产量的影响 [J].
童依平 ;
李继云 ;
李振声 .
西北植物学报, 1999, (02) :104-111
[28]   主要作物品种资源潜力及其开发的区域性对策 [J].
许毓英 .
资源科学, 1999, (01)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