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化评价”到“真实性评价”:一流学科建设评价的核心向路

被引:19
作者
朱冰莹 [1 ]
董维春 [2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
[3]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一流学科建设; 符号化评价; 真实性评价; 学科生活;
D O I
10.16750/j.adge.2018.06.001
中图分类号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符号化评价表现为政府及社会对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立场与姿态,虽然有强化大学及学科的绩效责任与竞争意识等积极效应,却存在着固有的局限:外在导向的显性评价忽视建设成效评价中的隐性机制;刚性划一的评价标准抑制着建设实践创新的可能性;形式化评价模式衍生出建设主体自上而下的非理性行为。用真实性评价改造符号化评价,是一流学科建设评价的核心向路。必须使评价回归并走向学科的真实生活样态,强化评价的自然性、常态化、发展性、多样化,以及"学科人"的全员、全方位及全过程参与性,以评价范式的深度变革来促进建设实践的实质性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League Tables as Policy Instruments.[J].Jamil Salmi;Alenoush Saroyan.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07, 2
[2]  
The UK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J].Lewis Elton.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0, 3
[3]  
学术部落及其领地.[M].(英) 比彻 (Becher;T.) ; (英) 特罗勒尔 (Trowler;P.R.)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  
学术评价:超越量化模式.[N].陈洪捷 ;沈文钦;.光明日报.2012,
[5]   新时期我国建设一流大学面临的转变 [J].
陈晓宇 ;
杨海燕 .
高等教育研究, 2017, 38 (11) :11-21+45
[6]   应用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J].
刘念才 ;
苗耘 .
复旦教育论坛, 2017, 15 (04) :17-24
[7]   中国式学科评估:问题与出路 [J].
陈学飞 ;
叶祝弟 ;
王英杰 ;
熊庆年 ;
龚放 ;
胡建华 ;
秦惠民 ;
陈洪捷 ;
施晓光 ;
刘海峰 ;
董云川 ;
马陆亭 ;
卢晓中 ;
周川 ;
樊秀娣 ;
王鸿 .
探索与争鸣, 2016, (09) :59-74
[8]   我国大学学科管理模式变革探索:英、美、澳一流学科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J].
刘路 ;
刘志民 .
教育发展研究, 2016, (17) :58-64
[9]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 [J].
宣勇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5) :1-6+13
[10]   高校学科建设的三种形态及其政策建构 [J].
康翠萍 .
高等教育研究, 2015, 36 (11)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