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状况对紫色母岩发育的水稻土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影响

被引:8
作者
高明 [1 ]
张薇 [2 ]
王子芳 [1 ]
魏朝富 [1 ]
郑杰炳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
[3]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关键词
水分状况; 紫色水稻土; 团聚体; 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紫色丘陵区采集了因水分状况影响而形成的4种类型紫色水稻土土样,利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团聚体,分析了其有机碳和不同土壤发生层中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碳含量。结果表明,A层土壤中>2 mm的团聚体以潜育型水稻土和渗育型水稻土最高,分别占76.65%和75.92%,其次是潴育型水稻土占43.86%,淹育型水稻土只有13.10%;不同土壤发生层间土壤团聚体的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除潴育型水稻土的P层外,其余各层土壤的有机碳53.7%96.2%均分布在>0.25 mm团聚体中;潜育型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含量在4种水稻土中最高,分别为282.5 mg kg-1和6.59 g kg-1,水溶性有机碳则以渗育型水稻土最高;有机碳含量与>2 m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25 mm微团聚体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43 / 9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几种侵蚀红壤中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关系 [J].
王春燕 ;
黄丽 ;
谭文峰 ;
胡红青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3) :52-56
[2]   洞庭湖区不同耕种方式下水稻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状况 [J].
邹焱 ;
苏以荣 ;
路鹏 ;
宋变兰 ;
唐国勇 ;
黄道友 ;
彭佩钦 ;
吴金水 .
土壤通报, 2006, (04) :671-674
[3]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李辉信 ;
袁颖红 ;
黄欠如 ;
胡锋 ;
潘根兴 .
土壤学报, 2006, (03) :422-429
[4]   黄土高原长期培肥土壤团聚体中养分和酶的分布 [J].
邱莉萍 ;
张兴昌 ;
张晋爱 .
生态学报, 2006, (02) :364-372
[5]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J].
孙天聪 ;
李世清 ;
邵明安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9) :1841-1848
[6]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颗粒有机物形成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李江涛 ;
张斌 ;
彭新华 ;
赖涛 .
土壤学报, 2004, (06) :912-917
[7]   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彭新华 ;
张斌 ;
赵其国 .
生态学报, 2003, (10) :2176-2183
[8]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J].
徐秋芳 ;
徐建明 ;
姜培坤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4) :15-17+21
[9]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J].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代静玉 ;
周运超 ;
张平究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4) :609-618
[10]   不同轮作制度对淮北白浆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J].
张旭辉 ;
李恋卿 ;
潘根兴 .
生态学杂志, 2001, (02)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