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低质山杨林改造效果的综合评价

被引:25
作者
毛波
董希斌
机构
[1] 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
低质山杨林; 低质林改造; 带状改造; 大兴安岭;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6.08.002
中图分类号
S756 [林分改造];
学科分类号
090704 ;
摘要
以大兴安岭山杨(Populus davidiana)低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带状改造,3种改造带宽分别为10(改造带S1、S2、S3)、20(改造带S4、S5、S6)、30 m(改造带S7、S8、S9),将每条改造带分成4段,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林下枯落物持水性能、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多样性、冠层结构、光合作用、更新苗木生长等38项指标,建立低质山杨林不同模式改造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各个样地不同模式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改造效果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S2、S3、S6、S4、S8、S1、S7、对照样地、S5、S9,S2样地的综合得分最高,筛选出10 m改造带中20 m保留带的改造模式效果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小兴安岭林区低质林类型的界定与评价 [J].
张泱 ;
姜中珠 ;
董希斌 ;
蒙宽宏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11) :99-102
[22]   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低质林林分评定 [J].
杨学春 ;
董希斌 ;
姜帆 ;
蒙宽宏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10) :10-12+15
[23]   皆伐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J].
郭辉 ;
董希斌 ;
姜帆 .
林业科学, 2009, 45 (10) :32-38
[24]   天然次生林区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初探 [J].
刘伟 ;
赵小刚 .
甘肃科技, 2008, (07) :169+184-169
[25]   大兴安岭林区低质林改培经营模式的探讨 [J].
马宝峰 ;
王佰彦 ;
李志栋 .
防护林科技, 2006, (04) :100-101
[26]   低效(质)林改造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J].
张涛 ;
全小川 ;
惠谦 ;
王洪亮 ;
刘晓忠 .
林业勘查设计, 2004, (03) :30-31
[27]   低质低产林的更新和改造 [J].
白玉茹 ;
孙玉杰 .
林业实用技术, 2003, (05)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