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基因的亚麻花粉管通道法转化

被引:8
作者
李闻娟 [1 ]
张建平 [1 ]
陈芳 [2 ]
苏文杰 [2 ]
机构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 甘肃省农业大学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草丁膦; bar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3.2 [亚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鉴定T1代转基因亚麻植株中抗除草剂基因(bar)整合是否成功。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导入转化植株,以叶片涂抹法对T1代转化植株进行田间草丁膦最低致死浓度筛选;以最低致死浓度草丁膦进行田间喷施后筛选耐受草丁膦药液的抗性植株,并用PCR检测bar基因阳性的抗性植株数目。草丁膦对T1代转化植株的最低致死浓度为100mg/L。得到耐受草丁膦药液的抗性植株44株,PCR检测结果表明,8株为PCR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8.2%。花粉管通道法将bar基因成功转入亚麻基因组。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蛋白激酶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J].
石薇 ;
黄丛林 ;
张秀海 ;
吴忠义 ;
杨德光 .
华北农学报, 2011, 26 (04) :46-49
[2]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耐草甘膦基因mG2-epsps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初报 [J].
王秀君 ;
郎志宏 ;
陆伟 ;
林敏 ;
单安山 ;
黄大昉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 (04) :56-62
[3]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之研究进展 [J].
孟昭河 ;
刘新军 ;
王玉菊 ;
孟巧霞 ;
李春光 ;
刘永巍 ;
张景龙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6) :52-56
[4]   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及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J].
肖君泽 ;
邓建平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2) :87-90
[5]   转bar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应用 [J].
苏家琦 ;
吴先军 ;
张红宇 ;
徐培洲 .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02) :229-232
[6]   赴捷克亚麻科研及生产考察报告 [J].
康庆华 ;
王玉富 ;
张举梅 .
中国麻业, 2002, (04) :43-45
[7]   转bar基因水稻在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利用 [J].
段发平 ;
黎垣庆 ;
梁承邺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 (04) :329-334
[8]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J].
周光宇 ;
翁坚 ;
龚蓁蓁 ;
曾以申 ;
杨晚霞 ;
沈慰芳 ;
王自芬 ;
陶全洲 ;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应苗成 ;
薛达元 ;
洪爱华 ;
徐英俊 ;
陈善葆 ;
段晓岚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3) :1-6
[9]   外源海岛棉DNA导致陆地棉性状的变异 [J].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翁坚 ;
曾以申 ;
周光宇 .
遗传学报, 1981, (01) :56-62+103
[10]   PRODUCTION OF FERTILE TRANSGENIC MAIZE BY ELECTROPORATION OF SUSPENSION-CULTURE CELLS [J].
LAURSEN, CM ;
KRZYZEK, RA ;
FLICK, CE ;
ANDERSON, PC ;
SPENCER, TM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4, 24 (01) :51-61